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让爱和温暖在城市中传递——上海社会事业发展巡礼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15日15:49
  新华网上海11月15日电 题:让爱和温暖在城市中传递——上海社会事业发展巡礼

  新华社记者杨金志、张建松

  新增58万个就业岗位、首批“居转户”人员喜拿上海户口、名学校和名医院在郊区“开花”、一批批“社区巴士”相继开通……岁末的上海,人们仍然不时听到一个个惠及民生的好消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回首这一年,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但上海的各级党委政府用行动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广大群众撑起了一把挡风遮雨的保护伞,让爱和温暖在这座特大型城市中传递。

  开启就业创业的“源头活水”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来势汹汹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上海一度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农民工、公司白领、“4050”人员等群体尤其突出。面对严峻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强调,一定要高度关注民生,回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台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办好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

  今年以来,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如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力度、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设立扶持大学生初期创业的“创业苗圃”等。政策聚焦起到良好效果,根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上海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8.16万个,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指标。

  11月中旬,在上海宝山区的罗泾镇农业创业园,“80后”大学毕业生马兰养起了澳洲龙虾。她的兰兰水产养殖园招用了当地的4名离土农民当饲养员,并且聘请了大学生物系的老师担任技术指导员。澳洲龙虾长势喜人,再过几个月就能向市场销售了。“现在有了养殖经验,还有第一年租金全免、一年镇保标准的社会保险费补贴的优惠政策,我对养殖业发展前景很有信心。”马兰高兴地说。如今,宝山区的每个街镇都至少有一个创业场地,全区今年以来累计帮助成功创业近千人。

  在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县委、县政府针对岛内就业岗位不足的实际情况,以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中介机构组织劳动力出岛就业,鼓励劳动力出岛从事家政、保安、物业管理、出租车驾驶等工作。对参加出国劳务技能语言培训的,每人一次性补贴出国技能语言培训费用1000元。县委书记彭沉雷告诉记者,近两年全县新增就业2万多人,其中新增岛外就业人员有13000多人。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是民生之基。今年11月1日,《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暂行)》开始施行。按照规定,持《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的人员可享受申领驾照、办理出入境证件、免费计划生育服务、子女接种疫苗和接受义务教育等多种“本地化”待遇。

  与此同时,上海首批29名获得“居住证转户籍”资格的人员已经从10月底开始陆续拿到上海户口。这标志着今年2月启动的上海“户籍破冰”改革,已经产生了第一批受惠者。

  “"户籍破冰"也好,社保新政也好,上海出台这些政策的关键,就是通过提供融入上海的通道和基本的社会福利政策,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让外来人才和务工者安心地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上海市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海洋说。

  让群众住得更舒心,出行更方便

  住房和交通,始终是大城市群众关心的焦点民生话题。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指出,解决民生问题要切合上海实际,从政策设计到工作机制,都要强调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实惠。

  在住房保障方面,上海正在加大力度,让更多的中低收入的百姓能够享受廉租屋和经济适用房。今年11月,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宣布,上海首批经济适用房的申请审核、销售供应将在年内启动,价格方面将“保本微利”。首批经济适用房小区均邻近轨道交通站点或公交线路站点,商业、卫生、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均已规划并陆续建成。试点供应的房源主要为中小套型保障性住宅,但工程建造质量和小区内部环境与商品住房没有差别。

  上海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说,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上海今年除宝山顾村、嘉定江桥等6个保障性住房基地之外,还在嘉定、青浦、奉贤、浦东等地规划了9个大型居住社区;在布局上不仅是建造大量纯粹的住宅楼,还将引入优质的教育、卫生资源,并适度安排就业岗位。

  在上海市杨浦区中环线附近,杨浦区154街坊项目基地的建设正热火朝天。这个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基地总占地160多亩,规划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房源5000多套。因为这个基地的建设,许多本区动拆迁居民不必到郊区找房源,可以实现就近安置。事实上,这块政府储备用地如果拿到市场上招标,每亩地价估计在千万元,而用作保障性住房基地后,舍弃的地价高达10亿元以上。但是,区政府没有算这笔经济账,而是算了一笔民生大账。

  大城市的交通畅通问题,是城市管理中永恒的主题。11月9日,上海宝山区开通了全市首批两条社区巴士线路,从地铁站直通各附近居民社区,票价统一为1元,而且首末班时间与地铁运营时间相衔接。紧接着,浦东新区、闵行区、松江区等也将相继开通社区巴士线路,为社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安全、省心的“短驳”服务。今后,上海将以政府补贴的办法,通过发展社区巴士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大型居住区与轨道交通、公交枢纽、商业网点的交通衔接,以方便市民出行。

  而在闵行区,区政府的免费租赁自行车项目正受到群众的热捧。目前,这个区已经有免费自行车5000多辆,90多个租还车网点,持卡居民超过2万人。家住江川街道的超市员工狄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每天骑着免费自行车到超市上班,七八分钟就到了。而在以前,他偶尔也会乘“黑摩的”,但每次都是提心吊胆的。闵行区区长陈靖说:“租赁自行车解决了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免除了"走路太远、打车太近"的尴尬。这样的"小事"老百姓很欢迎,政府一定要看得见、及时做。”

  共享“起跑线上的公平”

  同在一座城市,共享一片蓝天。今年新学期开学,上海已经有九成农民工子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其中大部分在公办中小学读书,其余在规范后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读书,民办学校的学生从今年起享受政府提供的生均公用经费1500元的补贴。目前,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总数为40多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近36%。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表示,让城市和乡村、本地和外地的人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上海在保民生中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教育公平是起跑线上的公平。”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说,“除了普遍惠及农民工子弟的政策外,上海还把包括名校、名师在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从市区向郊区、农村辐射,以惠及更多的市郊、农村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新学期伊始,上海知名实验示范性高中向明中学的新校区在闵行区浦江镇落成,迎来首批高一新生。浦江校区的师资队伍全部来自向明中学本校,堪称100%纯正的名校“血统”。

  在开放胸襟办教育的同时,上海还大刀阔斧启动了优质医疗资源进郊区的“5+3+1”工程,即在嘉定等5个区各引入一家三级医院,在青浦等3个区县各组建一家三级医院,在金山区迁建一所三级医院,从而让每个郊区县都至少拥有一家三级医疗机构。通过这一举措,上海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质化,改变优质医疗资源在中心城区的“扎堆”现象。

  “5+3+1”工程是上海近年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投入最多的新一轮医疗资源建设。“这些医院布点多选择大型功能区、人口导入区等。预计到2010年,上海郊区居民在1个小时内可以抵达一所三级医院,这将有效提升郊区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的水平。”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说。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