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涸的洞庭湖和搁浅的渔船。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龙弘涛摄 |
岳阳洞庭湖畔提早歇业的渔船。 枯水使得洞庭湖的渔民每日只能捕捞到一点小鱼虾。 洞庭湖畔昔日碧波荡漾的岳阳渔港码头成了烂泥塘。 |
“后三峡”时代
“枯水危机”逼近洞庭湖
本报记者谭剑
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自古以来便有“洞庭天下水”之说。作为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通江调蓄湖泊,洞庭湖与长江有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复杂联系,“江湖关系”也一直是相关洞庭湖治理与研究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来,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洞庭湖与长江之间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待建立。历经千年沧桑的洞庭湖再次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全新的发展和演变阶段。
罕见枯水下的洞庭湖
10月下旬,记者一行乘船从岳阳出发,贯穿整个东洞庭湖,经淞澧洪道进入南洞庭,再由南洞庭湖转入西洞庭目平湖。
据了解,由于江河来水偏少,今年洞庭湖区秋冬连旱已成定局。记者日前在洞庭湖区调研采访时了解到,目前洞庭湖蓄水量只有7.7亿立方米,不到丰水期正常水量的1/10。
船行湖上,记者发现洞庭湖水面面积较丰水期大幅缩减,南县、华容等洞庭湖腹地,大片洲滩裸露干枯,如棋子般散落在洞庭湖中大大小小的湖洲水际线明显抬高。
来往于洞庭湖的船只数量也较以往减少了不少。在一些较浅的洪道,水深已不足两米,航行速度很慢,水手们只得站在船头不断将竹篙插入水中测量水深,吃水稍深的船只随时有搁浅危险。
尽管遭遇罕见低水位,洞庭湖水质总体良好。一路上,碧波荡漾,水鸟翔集,湖洲上的杨林苇丛郁郁葱葱,美丽的自然风光却让人心神怡然。船经淞澧洪道时,远处湖面几只江豚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湖中,喷出一道道水柱。水手们告诉记者,湖区人把这种景象称作“江豚啸风”。由于洞庭湖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前几年江豚在洞庭湖几乎绝迹。但近几年来,洞庭湖的水质明显改善,江豚数量也有所增加,这些湖上的精灵结队在湖中游弋的景象如今变得司空见惯。
洞庭湖水质的转变缘自于2007年开始的一场整治造纸污染的“环保风暴”。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区的常德、岳阳、益阳三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逐年大幅削减。湖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由原来的33家减少到11家,废纸造纸企业由200多家减少到80多家。与此同时,经过综合治理的湖区造纸企业产能大幅增加,预计2010年产量可达到350吨。造纸污染整治使困扰湖区群众多年的一湖“酱油水”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据湖南省环保厅厅长蒋益民说,虽然目前洞庭湖总水量只有7.7亿立方米,不到丰水期平均水量的1/10,但总体水质能保持在地表水三类标准以上,其中西洞庭和南洞庭湖局部水域水质已达到三类标准。在严重枯水情况下,洞庭湖水质能保持现有水平殊属不易。
延伸阅读:
洞庭湖遭遇60年来罕见水危机 渔民生计陷入困境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正陷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水危机,难觅昔日浩瀚无际的湖光美景,超低水位导致渔民无鱼可捕,生计陷入困境。来自湖南水文部门的数据显示,二十三日上午八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仅为二十一点七一米。“洞庭湖水位已降至六十年来历史同期最低值,该水位自城陵矶有水位记载以来,都非常罕见。”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综合处处长陈文平对记者表示。[详细](中国新闻网)
洞庭湖出现罕见低水位 沉淀物越积越多
蔡力峰坦言,过去由于重视不够,洞庭湖沿线的两百余家造纸厂和化工厂曾给湖水水质造成严重污染。从二00七年开始,湖南采取果断措施,先后关闭了两百三十四家造纸厂,并责令保留下的少数几家工厂,加强环境保护技术改造,明确规定工厂废水必须达标排放,否则坚决予以取缔。[详细](中国新闻网)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