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湖北农科院近百万薪水招6专家 3年仍有一半空缺

来源:荆楚网
2009年11月16日11:15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卢水平 通讯员谭旭辉)“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这句经典的电影台词令人难忘。昨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专家组验收会召开,记者在会上听到最多的词同样是“人才”。而省农业科学院一份厚达222页的汇报材料中,关于不惜重金聘“首席专家”近3年未果的案例,更令人深思。

  2007年初,省农科院面向国内外招聘6名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水稻育种、棉花育种、动物生物制品、农产品加工、果树或茶叶育种、食品检测。并对专家开出优厚待遇:任期5年内年薪20万元;配备研究生或副高职称人员为其科研助手;其团队每年至少获得科研经费50万元;院外专家安家费50万元,办理家属随迁手续等等。一年后,经由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任组长的评委会严格评审,最终聘任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教授孙中海、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专家喻大昭和生物农药专家杨自文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然而另外3名首席专家的位置,直到如今仍然空闲。

  据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戴贵洲说,“绣球”抛出去3年来,并不是没有人接招。曾有几位国内较为顶尖的科学家前来应聘,但对方提出保留原有人事关系,不愿移居湖北;国外也有专家表示愿意来鄂当“首席”,但要求以国外的业务为主,每年只有少数时间来汉工作。“不能够安心或全身心投身湖北的农业科学事业,我们就婉拒了。”戴贵洲表示,尽管目前还没有聘到急需的专家,但农科院不会放弃。

  朱英国院士认为,“首席”难找与顶尖级的“领军人才”稀缺有关。湖北是农业大省,拥有相当一部分农业科研人员,但“领军人才”却屈指可数,而且他们又基本集中在武大和华农等高校,本身就是学科带头人和团队领袖,流动性很小。他说,要把湖北由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这也需要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人才交流,共建培养平台,为顶尖人才的诞生提供条件。”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