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学子论文中韩都市家庭剧的叙事艺术比较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16日16:05
  内容摘要:从1997年的《爱情是什么》开始算起,韩国都市家庭剧进入中国已有十二个年头。虽然大多篇幅达百集以上,但却每每掀起收视热潮。韩国家庭剧缘何吸引了中国的电视观众?中韩国“家庭剧”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同?笔者试图通过在中国热播的两部同是讲述四兄弟情感的家庭剧《亲兄热弟》和《乞丐王子》来考察中韩“家庭剧”在叙事艺术上的差异。

  关键词:家庭剧 叙事艺术 深层结构 前言

  电视剧是传媒时代最常见的一种大众文化文本,借助电视媒介的普及性和易得性,电视剧代替了往昔的戏剧和电影,成为人们工作之余最主要的消遣、娱乐对象,为了适应不同人的消费和娱乐需求,电视剧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历史剧、家庭剧、侦探剧、战争剧和青春剧等多样的电视剧类型,家庭剧是这些类型中的最重要的类型之一。

  家庭剧,顾名思义,主要是指那些以“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其“将镜头主要对准主人公的"私人活动空间"——,以表现主人公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情感纠葛以及在伦理亲情覆罩下的彼此间的情感故事。”相对于历史剧和武侠剧,家庭剧在中国发展较晚,但随着中国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变化,但其凭借内容的日常化和接近性,近年来逐渐受到观众青睐。引起中国观众兴趣的首先是一些韩国家庭剧,从1997年的《爱情是什么》开始算起,韩国家庭剧进入中国超过十个年头。虽然大多篇幅达百集以上,也并未在“黄金时段”播出,却每每掀起收视热潮。韩国家庭剧缘何如此吸引中国观众?笔者试图通过在中国热播的两部同是讲述四兄弟情感的家庭剧(《亲兄热弟》和《乞丐王子》)来分析中韩“家庭剧”在叙事方面的异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比较的重点为中韩当代都市家庭剧,并不包含《乡村爱情》、《大宅门》、《乔家大院》乡村类家庭剧和有历史性色彩的家族剧。

  一、中韩当代都市家庭剧的现状

  中国的都市家庭剧多表现家庭中成员的伦理情感,于是又被称作都市家庭伦理剧。从1990年诉说“好人一生平安”的《渴望》到1999年探讨婚外恋问题的《牵手》,从2000年塑造了“城市阿Q”张大民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2004年表现中国式“七年之痒”的《中国式离婚》,一直到2007年表现历史变迁中的中国式家庭的《金婚》和着力刻画婆媳关系、兄弟情感的《双面胶》、《亲兄热弟》,都市家庭剧日益成为中国电视剧的一个主要类型,其收视率也越来越高,据有关统计,《错爱》收视率百分之六,《房前屋后》收视率接近百分之七,《新结婚时代》收视率达百分之八点七八,《亲兄热弟》收视率超过百分之十,《金婚》收视率达百分十三点六。

  而在韩国,都市家庭剧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成为最主要的电视剧类型之一。按照MBC李殷诖先生在2005年上海电视节上的说法,在韩国,家庭剧的市场比例为50%,已经成为韩国生产量最大的电视剧类型(历史剧15%,偶像剧30%”)。这些韩国家庭剧也随着“韩流”,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并引起热播。如2004年“十一”长假中央一套的午夜剧场开始重播长达158集的《看了又看》,改编后为84集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也在中央八套(国家电视剧频道)开始重播。虽然韩国家庭剧的播出时段多在晚上十点半之后,但是并没有削弱中国观众的观看热情。《人鱼小姐》、《黄手帕》、《加油!金顺》、《乞丐王子》等剧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收视热潮,剧中人的悲欢离合牵动人心,成为人们挑灯夜“看”后第二天的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

  相比较家庭剧的生产大国韩国,中国的家庭剧一方面起步较晚,另一方面在市场比例上也不敌其他类型的电视剧。近年来由于韩国都市家庭剧的高收视率,我国的都市家庭剧才迅速发展起来。不过,虽然近五年来中国都市家庭剧的数量大为增多,且不乏精品涌现,但总体收视率和社会反响还是未能超越韩国家庭剧。究其原因是多样的,譬如在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市场销售方面中韩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从叙事艺术上看,中韩家庭剧的叙事内容也有很大不同,本文则以2007年热播的《乞丐王子》和《亲兄热弟》为个案,从叙事艺术上探讨中韩电视剧在内容上的区别。

  二、《乞丐王子》与《亲兄热弟》的叙事比较

  《乞丐王子》(以下简称《乞》)是中央八套电视剧频道2007年引进的一部79集韩国家庭剧,该剧的编剧任成汉是韩国知名的金牌女编剧,编写过《看了又看》和《人鱼小姐》。而《亲兄热弟》(以下简称《亲》)编剧彭三源被评为“2007年影响生活方式的华人女性”之一,获得了“生活影视”的最佳写作人的奖项。她创作的《半路夫妻》、《亲兄热弟》等亲情剧贴近百姓生活,淳朴感人,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这两部电视剧的共同特点都是讲述“兄弟故事”。《乞丐王子》讲述出身豪门的四兄弟随着风流父亲事业的倒闭和离世,由纨绔子弟一下子沦为了乞丐,四个人不得不从零开始重新生活,并最终自立、收获爱情的悲喜故事。《亲兄热弟》则从寻找从小就被送人的四弟,以帮助不幸罹患白血病的三弟找到配对的骨髓开始讲起,表现了在四弟回归家庭的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麻烦,讲述了兄弟四人之间一段情深意重又吵闹不断的生活故事。颇有意味地是,这两部家庭剧在2007年春节后同时在中国电视荧屏上播出,不过虽然同是“兄弟故事”,但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方面,韩国家庭剧《乞丐王子》却更胜一筹。而按照道理来说,《亲兄热弟》在本土播出,应该更具有优势,但电视剧是“叙事的艺术”,尽管《亲兄热弟》是在本土播出,但是收视率却表明,在叙事艺术上《亲兄热弟》明显逊于《乞丐王子》。下面笔者便考察这两部电视剧在叙事的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差异。

  1、结构的安排:紧凑的因果叙事与散乱的拼贴叙事

  首先从叙事意识上,《乞丐王子》的编剧善于设置悬念,虽然剧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但是编剧却以一种线性的因果叙事的方式把各种复杂的关系联结起来,故事主要以四兄弟家和蔷薇家为表现对象,其他的人物则由这种因果关系带出。并且故事中千丝万缕的关系结构并没有简单地挑明,各种关系都紧紧围绕着四兄弟家和蔷薇家的关系而展开,这些关系又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素。譬如四兄弟的继母曾是蔷薇家佣人的女儿,筏桥饭店女老板逸仁与蔷薇父亲是多年未见的朋友,逸仁与老大的母子关系等,蔷薇的姐姐善薇和四兄弟是邻居关系等。从而自然地把两个家庭拴到一起,他们之间或不愿相认或分开之后重逢,使得剧情发展一切合情合理;第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蔷薇与老二在全剧前半部分颇有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意味,迷惑性很强,后来蔷薇爱上了老大,但又因为家人的反对而不得不分开,最后才走到了一起。编剧通过因果叙事方式设下一个又一个有关爱情、人物关系的谜团,再一个个打开,不紧不慢的娓娓道来,最后水到渠成,观众看到了一个各得其所的圆满结局,这样叙事繁而不乱,叙事结构完整有序。

  我们再反过来看看《亲兄热弟》,这部家庭剧的特点是比较短,只有三十集的篇幅,但是这么短的篇幅中却融入了大量事件,故事通过兄弟四人的经历,反映了医院在救死扶伤和经济利益方面看重后者、二奶问题及生子合同、矿难后黑心矿主用钱封众口、大学生谈恋爱缺乏责任感、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债权纠纷不断使得要债公司应运而生、以经营连锁加盟店为诱饵的商业诈骗等一系列时下媒体关注的热点事件。众多的事件达到了电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的目的,但同时也使得这部电视剧在叙事结构上显得过于松散,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显得十分勉强,故事的传奇色彩过于明显,如此众多的社会事件全部发生在一个家庭中未免太离奇,所以过多的拼贴内容反而使得作品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两部剧作的叙事主题均在于表现四兄弟之间不离不弃的骨肉亲情,《乞丐王子》虽插入了真挚唯美的爱情,母子无法相认等旁支情节,但经过作者抽丝剥茧式的解疑,其都从侧面表现了四兄弟间团结友爱相互扶持的脉脉温情,剧情表现主题,使得整剧紧凑深入,容易抓住观众,但《亲兄热弟》却突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亲情主题却被冷落,结果整部剧情实际游离了“兄弟主题”。

  2、女性形象:丰富多样与扁平单一

  虽然两部家庭剧,都是以四兄弟的“男性故事”经历为主线展开情节,着力表现在面对挫折困难是的兄弟骨肉亲情。但在这两部都市电视剧中都不乏女性,如果考察电视剧中的女性我们会发现,这两部都市家庭剧的“女性形象”其实存在着很大差异,福斯特曾经提出“圆形”和“扁平”两种人物类型,“圆形”人物是指那些形象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而扁平人物是指形象单一,性格模糊的人物,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乞丐王子》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多是圆形人物,而《亲兄热弟》的女性形象则扁平单一,多为扁平人物。

  《乞丐王子》里共有20个主要人物出场,女性的数量占到了11个,并且这11个“女性”每个都性格鲜明、形象丰富,其实这是整部剧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蔷薇独立自信,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继母英淑虽然位第三者,面对四兄弟的羞辱隐忍且有分寸,最终与四兄弟从对立走向了团结。蔷薇妈妈香玉虽然有点小虚荣,而且不会做饭,有时还在公共场合抽烟,但她注重生活中的浪漫情调,对人真诚;筏桥饭店老板勤劳坚强,靠自己的双手开办了饭店,并且心地善良,对四兄弟一视同仁,个个如同己出;四兄弟可爱的小妹妹星星,在哥哥们最困难的时候,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失去双亲渴望大家庭生活的筏桥饭店经理贤珠,嫁给老三后对整个家庭尽心料理。虽然戏中的女人们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片中的女性个性上很有层次感,看完全剧,观众可以感受到她们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其个性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容易牵动人心。

  而《亲兄热弟》则是一部十足的“男人戏”,女性数量上少了许多,整部剧共有22个人物出场中,但女性角色仅有6位:老大的妻子祝美莲和女儿眉眉,老二的妻子婉儿,老三生病前的女友,剧末嫁给老四的金凤和差点与老大结婚的公交车女售票员,女性的形象也比较单一:其一、她们的戏份较弱,基本上游离于故事的主线之外,仅为四兄弟的“绿叶”,如果从女权主义角度讲,她们真正是男性的附属之物。其二、在这些女性中,有三个是负面形象,老三的女友和公交车女售票员过于现实,在老三生白血病和老大擦油烟机就离开了他们,女儿眉眉也不够懂事不能体恤父母,只知道物质享受。其三、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虽然是正面角色,一个刀子嘴豆腐心,一个贤良淑德,但在人物塑造上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善良坚强的金凤在剧中算是最富于性格的人物,但是无法改变整部剧情对女性形象塑造的不足的问题。而这点反映了该剧对家庭剧特点认识的缺陷,因为就家庭剧而言,“女性形象”的塑造其实十分重要,家庭剧本来的主要受众便是中老年观众和女性观众,女性形象的缺失与不丰富,无意中便流失了一部分女性观众。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