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教育改革期待“贵人”
-陈进红
2009年10月31日,新华社的两则消息引起非同寻常的震动:曾多次向温家宝总理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辞世。这一天,年届59岁的袁贵仁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这两件因时间而巧合在一起的事件,让教育改革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中华民族,是最注重教育的民族,如今,是教育痼疾重重、亟待解决的时代。在这种情势下,共和国其他任何一个部长的易人,也许都难以与教育部部长更替引发的震动相比拟。公众前所未有地关注起新任教育部长是何人,有着何等的经历,将带来何等的履职报告。
中学教师、人学学者、大学校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这四重身份,更吸引着人们探究的目光:他将如何展开教育治理思路?人们对履新的袁贵仁铁腕改革,整治沉疴寄予了极大的期望。新部长任命仅三天时,人民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专题点击率高达10万次,网友的留言、建议达600多条。上周,一次“你对新一任教育部长有何期盼”的网络调查中,参与的网友有17万之多,从幼儿园教育一直说到大学,拉拉杂杂,排山倒海,似乎要把教育的所有问题一股脑堆到这位新任部长面前。11日,又有11位教授联合“上书”,以“钱学森之问”为题,直面“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教育问题。公众对袁部长的关注还在持续升温中。
人们用他名字的谐音,赋予他一个沉甸甸的使命——期待袁贵仁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贵人”。
要培养如钱学森一样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进一步解决教育公平公正问题。走马上任的袁部长必须如他自己所言:“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
袁贵仁:从乡村教师到教育部长 10月的最后一天。新华社一则不足百字的消息引起非同寻常的震动。连任教育部部长达6年的周济,在他第二个任期过了一年半的时候,把中国教育发展的接力棒交给了担任副部长已8年的袁贵仁。
谁是袁贵仁?在这则消息传开来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袁贵仁现年59岁,他的职业生涯从未离开过教育领域。从19岁起,他就在家乡安徽省固镇县担任中学教师。固镇县王庄中学校长高正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直到1978年,袁贵仁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才离开了王庄中学。毕业后,袁贵仁留在北师大任教,1999年担任该校校长。2001年,袁贵仁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
乡村中学教师、人学学者、大学校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这四重身份,吸引着人们探究的目光:他将如何展开教育治理思路?
贫苦出身
袁贵仁的家乡,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南屯村,这是中国中东部省份一个人口不多的小村庄,袁贵仁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整整28年的时光。
在本村读了4年小学后,袁贵仁和他的同学们,每天步行两公里,到镇上的小学、初中,继续学业。在南屯村,袁家并非富裕之家,父母均是农民,袁贵仁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乡村,计划经济统筹着生活,人们在生产队里劳动,记工分,统一到集体食堂吃饭,仅有的货币来源,是靠卖鸡蛋和家里养的猪和羊。袁贵仁每个学期的学费是4块多钱,家里要卖掉200个鸡蛋,换来这笔学费。
40多年后,袁贵仁的同乡好友肖振宏回忆起那段时光:“在学校里,袁贵仁表现优秀,门门功课都是第一,作文更是好,经常被当作范文。”除此之外,袁贵仁还喜欢打篮球,并且打得不错。袁的钢笔字也写得漂亮,被同学当作字帖临摹。
1965年,15岁的袁贵仁升入固镇县一中,次年,文革爆发。固镇县中学停止了正常教学,学生们返回家乡劳动。回到南屯村的袁贵仁,并未放弃读书。“他经常背个大书包,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我们就凑到一起看,看完他还回去,再背回来一书包。”肖振宏说,村里坚持念完初中和高中的只有4个孩子,其中包括他和袁贵仁。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