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学子论文重大灾难报道的情感信息传播策略探析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17日10:07
  原题:灾难情感的媒体呈现——重大灾难报道的情感信息传播策略探析

  摘要灾难报道、突发事件报道、危机传播是近年来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每次重大的灾难事件发生后,都会涌现一批相关的研究论文。但从情感信息传播的角度切入,是新兴的灾难报道研究视角。本文考察近年来影响重大、有代表性的几次灾难报道,探讨其共性,分析、总结出我国灾难报道情感信息传播的策略:对负性情感“去消极化”、强化积极情感,并尝试寻找以上策略形成和确立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 灾难报道;情感信息;传播策略

  灾难通常是指自然界发生的或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严重破坏性的事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灾、人祸。灾难报道就是对这些天灾、人祸的报道。

  灾难事件因其反常性、负面性、突发性历来为西方媒介所重视。在我国,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政府对灾难信息公开的逐步放松,公民知情权意识的深入人心,以及市场意识在新闻传播界的觉醒,灾难报道也逐渐成为媒体竞相关注的领域。近年来,社会影响重大、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内灾难报道主要有"98抗洪报道、“非典”报道、“汶川地震”报道等。体察历次重大灾难报道,发现它们都在灾难的特殊时期发挥着感动人心、凝聚爱心、动员力量、提升道德、重塑精神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则借助于报道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信息的传播。

  一、情感信息与灾难情感

  情感信息,就是指表现人们情感、情绪的信息。情感虽是我们的主观体验,但可以被他人所体察,这是因为情感可以通过体态语言与类语言外显。前者如表情、神态、姿势等,后者如笑声、腔调、语速、叫喊等。情感外显时,与信息一样,可以消除或减少人们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例如,微笑可表示肯定或友好。

  情感有正负极性的划分,正性情感就是让人觉得舒适的情感,如高兴;负性情感就是令人难受的情感,如痛苦。按照功能,情感还可划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是与社会利益相符、有利于个性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情感,反之,则为消极情感。一般来说,积极情感主要是正性情感,消极情感主要是负性情感,但二者并非完全一致。比如,对战争的愤慨属于积极情感,看到灾祸发生而兴奋、开心显然不合时宜。

  灾难是情感信息的集聚地,很多平时不会出现的情感会在灾难中集中而强烈的显现。幸存者、罹难者家属及一线的救灾人员是离灾难最近的人,受到的心理冲击也最为强烈、持久,恐惧、焦虑、沮丧、悲伤、哀痛等是他们普遍的情绪反应。普通公众通过媒体报道感受灾难的恐怖和痛苦,也会产生震惊、恐惧、难过、悲伤等情绪。

  除了以上明显趋向负性的情感,灾难也能让人产生正性情感。如,人在危难之中显现的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牺牲的高尚情操,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同情、关怀,真挚、无私的亲情、友情、爱情,被灾难激发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等等。在灾难中展现的这些积极情感能引发他人的感动、钦佩、崇敬等正性的情感体验。

  二、灾难情感的媒体传播策略

  (一)对负性情感“去消极化”

  灾难会引发大量负性情感,心理学已证明,负性情感的过度堆积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不过,负性情感并非都发挥消极功能,如,恐惧可引起人们对危险的注意和重视;悲伤、痛苦可激起同情、怜悯之心。在实践中,媒体普遍采用过滤、转移等手法,以削弱灾难负性情感对受众心理的负面冲击。这遵循了“去消极化”的情感信息处理原则。该原则主张在新闻把关时过滤情感信息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使其以积极情感的形态出现。

  1、过滤

  恐惧、惊骇是灾难一定会引发的情感反应,有的媒体将之作为“卖点”,大肆渲染以吸引眼球。但负责任的媒体往往本着“人文关怀”的态度,过滤“身体恐怖”以及过于残酷、骇人的画面,有节制地传播恐惧、惊骇,以避免对公众心理造成过度的负面冲击。如在“汶川地震”报道中,有记者拍过一个救援场面,受难者双腿被压在水泥板下,为了把他救出来,必须锯断双腿。现场拍摄的画面传回电视台播出时,锯腿的画面被切走。

  这一手法在西方的灾难报道中同样被使用。“9·11”报道中有这样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一名男子从100多层高楼头朝下往下跳。CNN的镜头追踪了“跳楼”瞬间的全过程,但播出时在二三十层楼高的地方切换了画面。“9?11”事件发生两天后,美国媒体即响应国务院指令,停止了对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遭袭及由此带来的混乱状态等震撼场面的报道。这些做法都体现了对恐怖、骇人情感信息的过滤和节制。

  2、转移

  “转移”也是我国媒体消解灾难负性情感消极效果的常用手段。转移,即转移注意力。在灾难报道初期,“救援”往往是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前三天,央视将报道主题设置为“救命”,“一切服从于救命”,报道营造出一派“火线援救”的紧迫感,给人以没有时间恐惧、悲伤的暗示,恐惧、悲伤因此被转移。

  而悲伤、痛苦还常常被设置为“情感背景”,随同责任感、抗争精神、牺牲精神、友爱互助、挚爱亲情、爱国等积极情感传播。这一方面转移了人们对悲伤、痛苦信息的过度关注,另一方面发挥了深度召唤悲悯、爱、道德感、勇气的作用。如,灾难报道中反映受灾者坚强、感恩的事迹,他们的悲伤、痛苦与坚强、乐观、感恩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这种反差巨大的情感反应的共存能产生强大的情感震撼力,让公众在悲伤、痛苦之余,更受到深度的心灵洗礼和道德洗礼。

  对灾难负性情感“去消极化”是为了缓冲、消解灾难带给人的恐怖感、毁灭感、痛苦感、绝望感,这是出于对受众心理、社会影响的考虑。但要注意,“去消极化”策略实施的前提是及时、如实地报道灾情。只有在这一前提下的“去消极化”才是符合新闻时效性、真实性要求的“去消极化”,才是尊重受众知情权、真正维护受众利益的“去消极化”。

  (二)强化积极情感

  1、被强化的积极情感

  在我国重大灾难报道中被强化的积极情感主要有:责任感、抗争精神、牺牲精神、社会同情感、爱国情感。“汶川地震”报道中又出现了亲情、爱情等私人情感。

  "98抗洪报道是当时我国媒体投入力量最多、报道规模最大的一次灾难报道。长达数月的抗洪报道将人民子弟兵作为报道主体,突出反映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塑造了一组英雄群像;反映了军民不畏艰险、以血肉之躯铸成钢铁长城的顽强拼搏精神;展示了全国人民共抗灾难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同情感;发出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情感召唤,动员百姓支持抗洪大局;报道还展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非典”报道是我国灾难报道的重要转折点,在其之后,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政府信息公开逐步朝着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非典”时期,我国政府和媒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失语和遮掩后才开始正视疫情。疫情报道正常化后,责任感、牺牲精神、抗争精神成为报道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各级政府、医疗卫生部门采取的防控措施,体现了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反映了“白衣战士”的使命感和牺牲精神;反映了群众对政府举措的理解、配合以及“非典”患者的乐观、不屈。

  “汶川地震”报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的第一次灾难报道,它用大规模、全景式的报道构建了一部宏伟的“悲剧史诗”。报道展现了政府官员、军队、医护工作者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塑造了一大批牺牲自我、救助他人的悲剧英雄形象;反映了公众的同情心、爱心以及“举国同悲”、“共赴国难”的爱国之情;还展现了感人至深的母爱、亲情和温暖、真挚的友情、爱情。

  2、具体操作手法

  (1)通过鲜活的细节、具体的事迹传播积极情感

  情感信息必须附着在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以及具体的事实上才能传神、生动地传播。"98抗洪报道、“非典”报道、“汶川地震”报道正是通过大量鲜活细节、真实事迹的传播来完成丰富情感信息的呈现,最终实现感动人、凝聚人、教化人的作用的。每一次的灾难报道都为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场景、画面、事迹,如,"98抗洪报道中干部群众在汪洋洪水中手挽手用身体封堵九江决口的壮烈场面,“非典”报道中即将走上“战场”的医护人员与家人、朋友告别的感人场景,“汶川地震”报道中全国哀悼日“举国同悲”的悲壮景观……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改革开放之前的灾难报道中,责任感、高尚情操、社会同情感、爱国情感是通过僵化的宣传、教化模式和典型报道模式传播的,而近年来的媒体实践证明,只有附着于生动、具体实例的积极情感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发挥积极效用。

  (2)还原灾难积极情感的丰富多样性

  灾难所引发的积极情感是丰富多样的,既有责任感、爱国情感、牺牲精神、社会同情感等政治化、集体化、社会化的情感,也有亲情、友情、爱情等个体化、私人化情感。前者在历次报道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示,相比较而言,后者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个体化、私人化情感在"98抗洪报道、“非典”报道中已有提及,但都是在支持“抗洪”、“抗非”大局的语境下被表现的,亲情、爱情往往只是责任感、奉献牺牲精神的“情感背景”。“汶川地震”报道中个体化、私人化的积极情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现和还原。亲情、友情、爱情不再仅作为其他高尚情操、社会情感的陪衬,而成为独立的表现主体,向世人传达着“人间自有真情”的温暖讯息。如,郑广明与女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现在一个针管输的是可乐,一个输的是营养快线,随便你选……”他伏在女友耳边流着泪开玩笑的场面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