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州以发展经济促社会稳定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1月17日12:45
新华网成都11月17日电(记者刘富、杨步月、孙阳)“你看,那是学校,是我们县最漂亮的房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苏天浩指着车窗外的一座白色建筑兴奋地对记者说,在凉山州的17个市县中,最漂亮的房子不是学校就是医院。
这是凉山州发展经济、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具体体现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州长张支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族地区要实现社会稳定,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民生机制作保障。因此,我们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途径,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任务。”
凉山州现有彝、汉、藏、蒙、回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达462万。其中彝族人口为220多万,占总人口的47.8%,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半个多世纪前,凉山地区从奴隶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由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缓慢,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因此,“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鼓舞斗志、用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用发展实现民族平等”成为新时期凉山人奋斗的口号。
近年来,凉山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注重把产业、项目、资金、政策、人才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大力扶持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帮助民族地区打造支柱产业。目前全州已形成水电、矿产、烟叶、旅游等支柱产业,并着力打造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等文化品牌。同时,凉山州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将每年新增一般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中的50%资金、资源有偿出让收益的50%资金用于扶贫开发,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的“造血机能”和自我发展能力。2008年,凉山州的GDP达到561.1亿元,同比增长15.2%,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第三位。今年以来,凉山州经济在逆势中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州GDP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居四川省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8个月居四川省第一。
凉山州坚持把全州40%的财力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首先是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族聚居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全州共建成通乡公路5359公里、通村公路1.5万公里,建成微型水窖、水池41.1万口,农村沼气池18.53万口;其次是推进“三房改造”工程,改善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凉山州从2003年起对破败不堪、不具备基本生活功能的木板房、石板房和茅草房实施改造,迄今为止已有6万多户贫困群众住进了新房;此外,还扩大社保覆盖,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将34.24万人纳入农村低保、8万人纳入城市低保。同时,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全州“普九”覆盖率达95.4%,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6%。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州实现了广覆盖,有341.1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89.1%。据统计,全州贫困人口已从2001年的168万多人减少到66万多人。
在经济大发展、民生有保障的基础上,凉山州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充分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代表人士的作用,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些年来,凉山州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平安稳定。张支铁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围绕困难群体做好各项工作。”他说,凉山州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尽快把自身“水电大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