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 陕西跃上新起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9年11月18日03:30
  前不久,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跃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增长的关键时期和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出台这一规划,体现了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坚强决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陕甘两省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巨大支持。《规划》的实施,对发挥经济区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进而实现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战略构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0年西部大开发陕西跃上新起点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10年来,陕西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18246元;财政收入10年增长10倍,实现由百亿向千亿的跨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万多亿元,年均增长24.7%;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750公里,水利、通信、电力、市政公用设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或建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累计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3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24%提高到37.3%,陕北大地基色由黄变绿,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高新技术、能源化工、旅游、果业、畜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增势强劲,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经济带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北正在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迈进,陕南正在形成中药、旅游、水电等多业并举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10年前的4654元、1456元提高到12858元、3136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近8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投资、财税、金融和行政审批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2万多家,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31%提高到45.6%;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962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9.6亿美元,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10年开发开放,10年艰苦奋斗,陕西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当前,西部大开发正在由“打基础”转入“求突破”的新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动力,以重点地区的率先发展提升西部地区的整体实力,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的优势愈发凸显。国家启动实施《规划》,并赋予其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打造西部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等重任,标志着该地区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担负特殊功能的又一重点发展区域和板块。

  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3个重点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特别是关中,其特点更为明显。一是历史文化的厚重性。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3万多处文物景点遍及全区,堪称我国的“人文历史博物馆”。二是科技教育的领先性。关中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个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万科技人才,有西安高新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批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三是产业构成的高端性。关中的产业涵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诸多领域,特别是聚集了全国近30%的航空工业研发生产能力,是我国的航天动力之乡。四是所处地域的战略性。关中地处祖国腹地,又是欧亚大陆桥中国段的中心,铁路、公路、航线和通讯、油气等各种管线密集交汇,千里秦岭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自古以来就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枢纽。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担负起在西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历史重任。

  绘就发展新蓝图迎来跨越新机遇

  《规划》的获批,为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打造西部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持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确立了经济区全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规划》将经济区明确定位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这“一高地四基地”的定位,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区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打造的战略思路。《规划》提出,到2020年经济区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的比重超过1/3,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的跨越,使经济区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这些定位和目标是国家首次明确的,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也是必须达到的,完全符合经济区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一体化推进的新举措。《规划》根据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提出了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特别是《规划》还明确提出发挥西安、咸阳两市的产业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陕西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提供了国家层面上的支持。《规划》对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资源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以及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提出了明确思路,同时规划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把发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产业、项目和投资上。

  赋予了经济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权。《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支持西安进行统筹科技资源示范改革。同时,《规划》先后7次提出“探索”一词,专章强调构建创新型区域,实际上就是赋予了我们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权,将陕西列入了国家重点领域改革试点范围,承担起全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在推动区域创新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上取得明显突破。

  强化了改革开放的制度保障。《规划》要求经济区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在做强国有企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要素市场建设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要深化改革,努力把经济区打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先行区。在政策措施方面,《规划》提出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环保、统筹城乡6个方面提出了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政策。贯彻落实《规划》要求,将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携手建设大关中谱写发展新篇章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力争把关中建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以工业化、城镇化为先导,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关中。一是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资源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以西安都市圈为龙头,加速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带动关中城镇群快速崛起。三是大力发展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以西安为中心、覆盖全区的通江达海大通道。四是深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别,实现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位居西部各省市区前列的目标。

  以国家级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关中。加快西安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步伐,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引领作用,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把关中建成全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运用市场化理念和项目化手段开发文化资源,建设人文关中。大力彰显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底蕴,构建文化、旅游、会展等一体化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展现与弘扬华夏文明基地的作用。

  以一山(秦岭)一水(渭河)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关中。继续加强秦岭生态屏障建设,加快推进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依托交通干线、河流和城镇建设绿色长廊和绿色板块,搞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使关中成为国内人居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建设开放关中。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使关中成为海内外投资兴业的热土和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作者为陕西省省长)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