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社会无业人员
杨芝星:留守少年的灰色版本
17岁少年杨芝星,因为一时的逞强斗狠而杀人逃亡。连日来,记者在杨芝星家乡采访时,每每谈起为何一个众人眼中“乖巧”的少年却走上“逃亡”之路时,村民、老师、民警给得最多的答案就是早早辍学、不学无术、缺乏管教、晃荡社会等字眼,“这是一个留守、半留守的辍学少年最易具备的特征。”许多人如此直言。
留守:
素龙中学三成留守学生
“粤西农村留守、半留守少年的户数保守估计至少有五成。”从警多年的罗定市素龙镇派出所所长黄志奋不无担忧地说。据了解,罗定等粤西地区的村民,在上世纪90年代就形成了成年后外出打工的“传统”,夫妻双双或单方外出谋生,未成年的孩子便交由爷爷奶奶养育甚至托管给近亲,每年只回家两三次,即使是有“单亲”在家,也因为早出晚归而无暇顾及教育孩子。杨芝星的家庭便是典型的例证。
在素龙小学和素龙中学的采访过程中,两校的老师也不约而同地谈到“留守少年”,谈到与家长的沟通难,也谈到了他们的担忧。素龙小学谭校长表示,去年该校一项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全校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若加上半留守的,这个比例将更大”。他表示,由于能够沟通的家长人数太少,去年六年级的家长会也被迫“流产”。素龙中学校长张灿忠也表示,该校初中部1621名学生中,留守、半留守的学生超过30%,开家长会往往只有两三成家长到场。
辍学:
无人管教成“问题少年”
目前素龙学校的辍学率在3%左右,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半留守少年,正是由于管教的缺位,“问题少年”很容易从中产生。采访中有民警多次坦言:杨芝星就是从“乖学生”变成“问题少年”的一个活生生例子。
杨芝星母亲和婶婶也数次提到“这个孩子无人管”。他婶婶说,杨芝星很小的时候,他父母便常年在佛山等地务工,虽然有奶奶和叔叔婶婶帮忙照看,但他仍处于“自主生活”状态,很少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杨芝星的母亲也数次深深自责,表示亏欠孩子,对孩子照顾不够。即便是去年她呆在家里照看孩子,但为了“生计”,仍是早出晚归,并没有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教育与管教”,“而且我一个农村妇女,也不知道如何管教啊!”杨母如此感叹道。于是,杨芝星就跟其他辍学青年一起“混迹社会”,没想到,仅仅几个月,便出了事。
游荡:
混迹网吧酒吧常打群架
四处游荡不学无术、游离于黑网吧酒吧间、拉帮结派打群架……这便是杨芝星辍学后的生活主题。“杨芝星与同伴经常后半夜在街上游荡。”一位素龙村委会的工作人员透露。辍学的青少年往往和在校的后进生走到一起,形成以村、镇或学校为“界限”的“团体”,十几人、二十几人不等,几帮人不时有摩擦,经常打群架。杨芝星此次之所以“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之前被死者黄勇的朋友一伙人殴打过。
在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在素龙这个粤西鱼龙混杂的小镇,并没有太多适合青少年的公共娱乐场所,杨芝星与其伙伴经常出入的便是黑网吧、黑电玩室和酒吧。有居民告诉记者:“在素龙,有牌照的网吧只有一间,而黑网吧则遍布全镇;也有数家黑电玩室在打‘游击’。”
还有民警在采访中对记者提到了酒吧,他说,在素龙,许多酒吧依附学校而开,破坏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环境,而这些场所也成为杨芝星与其同伙们爆发摩擦的温床。
当地政府应对留守儿童问题
村建“学生自管队” 校设“法制副校长”
针对留守、半留守青少年的问题,罗定乃至云浮地区政府也实施了一套应对措施,如村里成立村管学生自管队,学校也聘请当地派出所一名副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并定期上门授法制课。
“对于留守、半留守学生,我们多做的是针对性的沟通和教育。”素龙中学校长张灿忠表示,前两年,校内外经常发生打架事件,学校便在每个班里设立治安小组,只要班内出现一些矛盾或者隐藏的暴力倾向,小组成员就要及时向老师和学校报告,由学校出面及时化解。2000年以来,在整个罗定乃至云浮地区,各校还设立了法制副校长一职,由当地的派出所副所长担任,素龙中学的法制副校长就是素龙派出所副所长黄东洋。他说他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到学校上法制课,还定期到学校与“双差生”见面和教育。
黄东洋还说,各村的在校学生还组成一个“村管学生自管会”,村里直接管理,但也要学生互相监督自管,如果学生有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向负责的村干部反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