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倒逼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
赵杰 王佑 刘浪 马燕妮
重庆、南京、武汉、长沙……中国数城市天然气告急!地处中部的湖南、湖北更是出现较大面积“气荒”,一些主要城市工业用气已经暂停。如长株潭三地绝大多数天然气加气站已处于“断气”状态,当地政府部门要求出租车、公交车改用备用能源。
目前,武汉天然气日缺口高达60万立方米,约为平日正常情况下气量的40%;南京天然气日缺口达到40万立方米,相当于南京计划用量的40%。
对于此轮“气荒”,湖南省社科院有专家指出,除国家调配部分天然气往北方地区外,交通运输和工商业用气的大幅增加,甚至个别地区和企业采用天然气发电,消耗了大量份额,从而导致供应紧张。
实际上,企业之间在天然气需求上的预测和协调能力似乎也存在问题。开封一家天然气公司今年10月曾与中石化敲定了下个月的用量15万吨/日,可11月大雪突降,计划量明显不够。中石化一位管理层则告诉记者,天然气供应计划都是在年初排好的,“如果不是按计划来,使用增压设施调出更多天然气,气井会被破坏。现在供应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需求。”
由此,业界关注良久的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或将得以推进。“就天然气价格机制运行中凸显的问题,应尽早面对、尽早解决。早一点解决,消费者就可以早一点根据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车长波昨天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认为。
但就该机制改革方案的出台日程,车长波表示尚不掌握。此前有媒体引用专家的话称,估计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就能形成初步天然气定价方案。媒体称,中石油近日透露,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已完成向三大石油公司的意见征询。昨天,中石油新闻处处长孙明旭就此告诉CBN记者,目前他尚未接到公司内部关于国家发改委进行意见征询的任何消息。
“国家发改委会在时机成熟之后向媒体公开消息,目前不方便透露。”昨天,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就上述消息向CBN记者做出回应。
一直以来,有观点认为天然气价格机制不合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商、管道供应商、运输等相关产业链垄断经营,以及政府在监管方面的不恰当行政干预。车长波认为,天然气价格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不仅和一些行业垄断有关,也和能源结构、能源价格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讨论天然气价格应放在我国能源资源不足这一大背景下进行,我国目前油气资源进口代价很高,进口依存度也逐年升高。对油气资源价格应用经济手段调节,而“价格提高的目的在于鼓励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