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留学那年,我40岁——访光纤通信专家彭吉虎(图)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20日10:07

  1979年春, 彭吉虎于美国白宫前留影。

  “出国、海归、创业……30年过去,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看着30年前在美国与邓小平的合影,71岁的光电子及光纤通信专家彭吉虎教授感慨万千。

  彭吉虎,1938年9月1日出生在重庆,幼年曾在一所教会小学读书,1955年从成都石室中学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后,一直从事微波电真空器件与物理研究,曾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只周期永磁聚焦宽频带微波功率放大管的研制。

  1979年新年前夕, 彭吉虎飞赴美国。那一年,他40岁。

  两年后, 彭吉虎从美国回国,成为改革开放史上最早的中国“海归”之一。彭吉虎说:“30年前,我见证中国的开放;归国以来,我投身中国的发展。”

  感慨促成的“转换”

  “文革”中,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分散搬迁到四川绵阳。“当我得知学校将举行首批出国留学人员选拔考试的消息,只剩下3天准备时间了。”彭吉虎感慨地说:“那时如果有今天的通信手段,该多好。”

  感慨促成了“转换”。彭吉虎深感通信手段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而过去自己对微波领域的研究已难以适应今后发展的需求,到美国后,他立即将自己的研究课题由微波通信转向光电子及光纤通信。

  初到美国的生活充满感慨。 彭吉虎来到华盛顿一个月后,邓小平访美,卡特总统夫人设宴招待邓小平夫人卓琳,赴美学者应邀参加。

  “我们50人来到宴会厅,脱下外套,西装革履的侍者把我们的外套整整挂满了一面墙。当宴会结束,侍者要把外套递给我们时,尴尬发生了……”彭吉虎永远忘不了这个场面,外套一种式样、相同颜色,分辨不出每件外套的主人。

  没办法的侍者只好把外套全都抱出来,由学者们自己辨认。“我算有点心,先就在外套的商标处写上姓名,很快找到自己的。可大部分同伴无法辨认,"张冠李戴"的很多。”彭吉虎教授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至今不能忘记的尴尬,让 彭吉虎明白了“再好的科研成果也要通过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千篇一律”是没有出路的。彭吉虎在进修时,开始注意美国人十分擅长的本事——科研成果的商业开发。1980年10月,他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光学学会年会上宣读论文《计算机通信用的集成光波导开关阵列》,不仅受到美国学术界好评,也引起了企业界的关注。

  比较带来的“骄傲”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