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未剪指甲挨了批评 14岁男孩跳下12楼生命垂危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0日11:26
  目前,学校、家长均认为与未剪指甲挨了批评有关

  昨天上午,合肥淝河路元一柏庄小区内,年仅14岁的八年级学生小丁(化名)从12楼的家中纵身而下。

  早上,他因为没有遵照老师的要求及时修剪指甲,挨了老师批评,父母把他从学校领回家也批评了他几句,学校、家长都认为这是导致小丁跳楼的原因,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以解释他的极端行为。

  颅脑损伤的小丁至今昏迷不醒,楼下绿化带的积雪上仍留着一个明显的坑。孩子心理脆弱或许是比冰雪更冷酷的现实,家长、老师如何与孩子相处,应该引起各方关注。

  一个人从空中坠落

  早上9时左右,淝河路元一柏庄小区的保安小王(化名)突然听到惊呼:“有人跳楼了”。很快,小王在小区2期17栋4单元北边的绿化带上看到一个男孩躺在雪地里。小王认得,男孩家在12楼。小王的一位同事走过去抱起男孩,这时,一名男子扑了过来,“是小孩的爸爸”。很快,120急救车将孩子送往合肥市二院抢救。

  妈妈险些也跟着跳下

  上午11时多,合肥市二院住院部10楼手术室外,孩子的母亲伏在一位亲戚的身上,低声哭泣;父亲同样眼睛通红。手术室内,小丁正在接受脑部手术。

  丁家的一位亲戚方先生说,早上小丁正常去学校上课。不过,开课之前,“老师批评他了,还把父母也喊去了”。不久,丁先生夫妇领着儿子回家,“父母也讲了他几句”。可没想到,小丁竟然从飘窗跳了下去。“他妈妈一看儿子跳下去了,也跟着要跳。”好在丁先生及时把她抱住。

  12时30分左右,手术终于结束,但小丁并未脱离生命危险。由于颅脑损伤严重,肺部也有损伤,小丁还得佩戴呼吸机。目前,小丁已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至少需要观察两周时间,最终能否脱离生命危险还无法预知。

  指甲未剪引发了跳楼?

  一个14岁的少年为什么要跳楼,跳楼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当事各方的说法描述出了事情的梗概。

  19日下午,小丁所在中学的校长汪昌兵说,目前学校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汪昌兵说,小丁上八年级。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小丁跳楼或与指甲没剪挨了批评有关。

  当天上课前,班主任发现小丁的指甲没有修剪。“现在学校在"防甲流",要求学生勤洗头、剪指甲。在下雪之前,班主任已经让小丁剪指甲了,但他一直没有剪。”班主任批评了小丁,后来,又电话通知丁先生夫妇来学校。汪昌兵说,“家长来了后说带孩子回去把指甲剪下,下午再来”。

  小丁的父母也表示孩子跳楼确系此事引起。19日16时,记者再次来到二院,小丁的父亲丁先生叙述了事情经过。上午他们接到班主任电话后,就赶到学校,看到儿子站在办公室内。等了约10分钟后,班主任回来,要求丁先生夫妇带孩子回去剪指甲。回家后,小丁进了书房。丁先生紧随着进了书房,看到孩子坐着,就转身出去,“只走了五六步”,小丁就跳了下去。丁先生称,孩子跳楼前,确实说了孩子几句,但并不算重。

  孩子一向性格倔强

  一个14岁的少年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

  据校长汪昌兵介绍,通过初步调查,他们发现小丁的性格非常倔强。平时,“他喜欢和班干对着干”。如果有人批评几句,“他心里也不服气”。而家长也知道,孩子性格的确很倔强。当时,丁先生夫妇让孩子写检查、修剪指甲,而小丁则把房门猛地一关、闷声进了书房。

  汪昌兵说,“可能我们老师批评的方式也有问题”,但要求学生修剪指甲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事发后,学校已经将此事向包河区教育局做了汇报,事情的调查结果尚未形成书面材料。

  记者向包河区教育局询问此事,一位工作人员称:“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事情,现在学校的校长在负责调查这件事情。”

  -新闻延伸

  跳楼折射诸多问题

  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孩子跳楼看似是偶然事件,但折射出了当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社会问题。

  “蛋壳效应”。林林说,这可能与家长过度关注与过度保护有关,孩子们在精神上就像一个外形完整的蛋壳,外表上个性极强,但内心脆弱,只要轻轻一捏,就成了碎片。家长缺乏对孩子“逆境商”的培养,不知道帮助孩子接受挫折,导致孩子的自我心理免疫能力太差。

  13~15岁之间,“这个阶段被称为"青春期爆发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处于生长期,生理和心理的能量特别大,如果没有出口,孩子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随时出现的一点小火星都会引发爆炸”。

  家长往往只关注寻找问题,不懂得发掘孩子的资源。有时候,孩子一旦犯错,很多家长就会全盘否定,缺乏宽容、谅解。试试这样和孩子相处

  加强孩子“逆境商”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学会“等待”、经历挫折;对于孩子积极的情感给予赞扬,对于消极的东西给予疏导,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多用非言语交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轻松的微笑或者深深地叹口气,往往比讲道理更有用”。

  处理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从你的态度中找到“自信”。

  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应充当理性的帮助者的角色,应注意心理疏导与方法并用,“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处于心理上的自我神话阶段,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朱沛炎、王红梅、李进)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