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变沉重孩子难喜欢 何不让学习变得有趣?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0日13:39
中新网11月20日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现在的学生对于华文的学习兴趣总体上来说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下降,几乎就把华文当成了一种不能不学的“必要之恶”。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在华文教育界就有一些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学习华文。
现有机制威逼利诱
现存的奖励机制大概有以下威逼利诱这两种:
一是威逼:“华人不懂华文是可耻的 ”。
这句话背后的价值观就是,作为华人就必须懂得华文,否则是很羞耻的事。然而,家长和老师的价值观未必能让学生全心全意接受。在美国、澳洲等国家出生和成长的华裔孩子,从小就在一个讲英语的环境生活,难道就要因为自己不懂得华文而感觉丢脸吗?
二是利诱:“中国崛起,学好华文将来可以到中国赚大钱”。
在这方面新加坡本地媒体在报道中也有意无意的突显华文在中国崛起中所可以带来的经济利益。但学生们同样也可以认为,世界这么大,难道每个人都要和中国打交道吗?新加坡的精英圈子里,不管是商界还是政界,华文水平不好的领袖人物比比皆是,难道说一定要华文好才可以出人头地?
来自传统华校的华文老师,更倾向于认为中文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只负责教小孩写好文章,更主要是教小孩道德伦理,把中华文化的內涵教給学生。
别让华文太沉重
但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英文的时候并没有被要求去接受英国人的传统道德伦理和基督教的教义。全世界的英语系国家各有各的、多元的价值观的体系,而不是接受统一的,来自英国的传统价值观。那为什么学习华文就必须同时要接受华文老师所灌输的来自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呢?
在整个大环境都已经不利于中文的学习下,还要赋予华文教育这么多的附加任务,是不是让华文太沉重了?
所以,与其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来强调华文的重要性和传递背后的价值观,步入换个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真正的以他们的要求来设计可以让他们自发的学习华文的奖励机制。
华语不仅可以是“cool”(酷),也可以是“fun”(有乐趣)的。这也正好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学习华语过程中的一个领悟。
老师和家长只要带领学生跨过中文的门槛,进入中华文化的宝库里,他们的中文,自然而然就学好了。
学校教育只能提供一个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真正对语文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不是来自于刻板的课本,而是来自于从各种文字作品的阅读中所带来的乐趣。这些作品一般都不是严肃的文学,而是各种游戏文章和流行文化的产品。通过阅读,语文程度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
老师和家长们在帮助学生选择华文读物的时候,也许更应该从学生们的乐趣取向来帮助学生们选择,而不是为了灌输自己的价值观,而硬推销一些他们觉得没有什么乐趣的作品。
只要他们能够从中得到乐趣,那用不着老师和家长们担心,他们自然而然会持续的去接触、去阅读。而他们的华文程度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华文程度提高了以后,再带领他们去接触唐诗宋词和各种传统的文学名著,不是更容易,更顺理成章了吗?
所以与其不停的感叹华文教育在本地的困境,为什么不放下身段,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寻找,到底哪些作品可以让他们得到乐趣,和他们取得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去接触和阅读,让他们从中得到乐趣,得到安慰,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真做到这样了,我们还需要担忧孩子们学习华文的热情吗?(刘学敏,作者是在中国从事管理工作的新加坡人)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