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公正 “校长直荐上大学”实为“学校推荐”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0日16:57
上海高考人数“缩水”加剧自主招生竞争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2010年,上海高考人数可能再度减少至6万人左右。未来,通过正常高考途径进入名校的机会将越来越少,这也就意味着,自主招生将成为考生进入一流大学的主渠道,竞争愈发激烈。本周,沪上各高中陆续公布直推生名单,由于直推政策非常优惠,可以免去笔试直接进入部分名校的自主招生面试环节,因此,也成为优秀高三学生觊觎的一块“大肥肉”。那沪上校长又是如何行使手中的推荐权,是一人说了算,还是民主集中制?学校里的敏感话题——直推生评价程序又是怎样的?记者为此专门做了一番调查。
多元化综合评价受到推崇
记者了解到,目前,沪上高中自主招生直推评价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考试成绩为主要推荐依据,通过几次重大考试的加权处理进行名次排位;另一种就是加入了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人特长等多元评价标准的“综合素质测评法”,集体讨论,最后由校长推荐。其中,后一种做法越来越受到不少示范性高中的推崇。尽管操作细节上各有不同,但各高中都在致力于研究更为科学民主的自主招生直推评价方式,确保推荐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记者从本市西南片另一所示范性高中了解到,昨天,该校已将直推生评定方法张贴在各班级墙上,并为每位学生发放了一张综合素质加分表,请学生依照评价标准先自己“打分”,同时附上获奖证书等证明。然后,再由学校的推优小组进行层层筛选、把关,最后拟定推荐候选人,并张榜公示。推优小组由校长、分管校长、政教主任、高三年级组长、教师代表、团委书记等9人组成,据介绍,学生若违反校规将实行一票否决制。
据悉,该校先将各项考试成绩的加权总分作为基准分进行排位,基准分主要以三次大型考试——高二期末考试、高三摸底考试、高三期中考试的成绩为主,参照2:2:6的比例换算成基准分。
至于综合素质加分,则按照几大类操作,首先是担任班干部情况,这一指标又被细分为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班长、劳动委员和其他干部三栏,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副主席职务可加3分,其他干部则按照任期满一年加1分,连任两年且现任加2分的标准进行加分,有且只加一个且是最高分。
第二类是各类比赛获奖情况,这一指标被细分为校级、区级、市级和全国级竞赛、奖学金等。其中,校级各类比赛获奖,二等奖以上均加1分,有且只能加1分;区级竞赛以三等奖为基准加2分,二等奖加3分,一等奖加4分;市级和全国级竞赛加分以此类推。
第三类是市级、区级和校级班干部、团干、三好学生加分,市级加3分,区级加2分,校级加1分。排位好后,再有推优小组集中讨论,结合高校的要求和学生的意愿,一个个候选人逐一“过堂”。
尽管是面面俱到,考查标准也是量化到各项指标。但学生自我打分下来还是发现,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仍然占较大优势。
中学坦言各方关注压力增大
由于近段时间,关于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有关推荐公平性的话题让不少中学感到压力陡增。“激烈的竞争,家长的关注,让我们不得不慎之又慎,由于社会上的一些误导,不少家长把校长推荐片面地理解成校长一个人说了算,纷纷跑去找校长要名额,这也给学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沪上某高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向记者坦言,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关注度过高甚至导致了部分学校直推名额的“难产”。记者也发现,为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对于推荐标准,大多数高中均采取年级大会上口头告知的方式,很少有形成具体的公开书面文字。
“"校长直荐"其实就是"学校推荐",是一个集体商议的过程,社会完全不必要为"校长直荐"恐慌。”针对目前社会对“直荐制度”质疑成风,曹杨二中教导处陆杰老师有点看不懂,他认为,现在很多质疑都是因为不了解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的具体操作而枉下评论,光凭“字面理解”、“嫁接想象”就开始大发牢骚。“沪上高中也都不是第一年操作,大多形成了一套比较符合各校校情的遴选机制。”
“如果家长和社会都始终戴着不信任的有色眼镜看学校推荐,那评价方式就算再科学也会被挑刺。”陆老师坦言,对于直推生,高校有一整套监督和跟踪的机制,若发现直推生入校后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在来年削减甚至取消高中的直推额度。“学校推荐的学生肯定是经过层层推选,综合考虑的,不可能拿自己的诚信开玩笑,也更不希望因为学生质量而影响自己的声誉。”
诚然,各校的直荐评定办法还有不少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评定方式的认可度;以及规则出台的过程是否有一个沟通和相互了解的过程;在规则的制订过程中,学生和家长是被动接受,还是也能主动参与、发表看法;家长委员能否参与监督这样的评定操作公平执行;规则究竟是应该在高三才出台,还是应及早让学生和家长知晓,这样便于让学生早做准备,引领人才培养方向……有校长认为,最优化方案都有待进一步摸索,社会各界应该抱以更宽容的心态,多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少一些无谓的责难。
高校反映直推生素质过硬
对于直推生政策,高校的态度又如何?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教授介绍,从2006年交大开展招生自主选拔开始,学校就给了部分中学直接推荐的资格,受到直推的学生无需参加笔试,可以直接进入面试环节。高校对每所中学的直推名额都有严格的控制,这样的中学在上海有20多所,总共直推名额达100多人。交大对中学采取了一整套监督、跟踪和反馈的机制,确保中学能把最优秀的学生推荐到交大,从而建立起社会诚信体系。
“至于这个排名的制订规则,比如学习成绩、竞赛表现、社会活动等各占怎样的权重,完全由中学校长决定。”陶教授表示,高校将推荐权“下放”给学校,由学校制订游戏规则,至于具体操作,高校不会多加干涉。但他们也要求,这个排名是经过公示的,是受到师生认可的。学校会跟踪学生进入交大之后的表现,看看这所中学推荐的学生表现怎么样。如果表现好,我们继续在该校投放直推名额,甚至增加人数;如果相反,那么可能在下年度削减甚至取消那里的直推额度。
陶正苏说,直推政策实行几年来,效果很好,直推生的质量过硬,各个高中的操作也比较规范,还没有发现中学有作弊的情况,在上海地区可以继续推行。同时他坦言,限于各种情况,这种直推政策暂时不敢走出本市范围,近期在外省市实施的可能性比较小。
北京大学也曾做过一个调查证明,前两年通过中学校长推荐进来的上海学生,入学第一年成绩排名都在院系的前30%,其他各方面表现也相当优秀,北大正是从中尝到了甜头,才将校长直荐的口子开得更大了。 (来源:新闻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