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并非给点 “阳光”就能“灿烂”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1月20日16:44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体育专电(记者吴俊宽)11月的第一天北京迎来了一场大雪。纷飞的瑞雪之中,第三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全国起跑仪式在北京四中举行。“阳光体育”工作进入到第三个年头,不过距离“丰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像“阳光体育”这类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为目的的政策制度出台了不少。2001年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在校生的体育课课时都进行了相应增加。200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20余项细致具体的要求。2008年颁布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试行)》更是对学校体育教师配置、体育场地器材、卫生设施、防疫保健室等配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尽管有了如此“阳光”的政策大环境,但是各地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却并非都是“一片灿烂”。在一些学校里,体育依然被视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教育内容。
只要校长重视体育,学校的体育工作就会搞得有声有色,这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现实存在的一个尴尬现象。如果学校的领导重视体育,爱好体育,也不需要有什么创新的做法,只要按照相关政策制度的要求落实工作,这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就会搞得红红火火、生龙活虎。相反的,正是因为太多的学校没有按照要求落实政策,抱着“不作为”、“少作为”的敷衍态度,才造成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参差不齐的现状。
尽管现在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政策制度的指导,但是缺乏一套健全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升学率至上”的大环境下,校方在贯彻落实体育教育政策制度时本就动力不足,如果再感受不到足够的压力,体育很容易首当其冲成为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
校长是学校体育第一责任人,但是针对体育工作对校长进行问责的机制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2008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在对中小学办学行为进行大规模突击检查时,不少学校因为随意调减体育课课时,导致学校负责人受到了通报批评、警告处分甚至是记大过等不同程度的处分。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如果各个省市区能够效仿山东省的做法,把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校长业绩评定甚至是奖惩的重要标准,那么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
长期以来很多学校的体育工作欠账太多。只有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标准贯彻落实学校体育的各项政策制度,“阳光”的政策才不会沦为一纸空文,青少年的体育工作才有机会真正全面地“灿烂”起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