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在华美国夫妻收养中国残障儿童故事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1月20日23:13
新华网沈阳11月20日电(记者于新超、胡伟东)一对在中国沈阳工作和生活的美国夫妻,几年来一直收养中国的残疾儿童。他们的友善行为,受到人们的称赞。
在沈阳市内商业区,彼得和布兰达住在他们租来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一进门的客厅里摆放着大餐桌,其余的房间和厨房里也摆满了各种家什,一如普通中国人家的陈设。然而,房间里3个中外儿童正在一起玩耍的情景,却让人感到有些不同。
上午九点的时候,孩子突然安静下来,在布兰达的带领下来到南面的房间,3个孩子围坐在一张课桌前开始上课。布兰达教孩子们怎样用英文写阿拉伯数字“22”,还教孩子们如何借助硬币来画圆。当哪个孩子做得好时,她总要说上句“好极了!”
上完20分钟课后,便是孩子们的玩耍时间了。3个孩子在房间里的客厅中各自骑上童车,你追我赶,非常热闹。随后,他们又一起坐到餐桌前,边吃水果,边听妈妈唱歌。最小的患有唇裂的男孩还撒娇地来到布兰达身边,让她一只手搂起自己。
其实,这3个孩子中只有一个是他们夫妻俩亲生的孩子,其余2个都是收养的。彼得和布兰达1997年来到中国。医学博士出身的彼得先在中国学习汉语,然后一直在沈阳的一家医院作医生。布兰达现在则是全职母亲,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负责他们的学习。彼得是在前些年参与医院组织的慈善活动中,开始接触中国残疾儿童,从此他就动了收养的念头,先后将4个中国儿童接到家里与他们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4个中国儿童中,一个在与他们生活了16个月后,现在被另一位美国人收养着,一个由于是先天性无脑儿,已经逝去,现在和彼得一家一起生活的就剩下这2个中国孩子。夫妻俩已领患唇裂的男孩在中国做过2次矫正手术,并将在孩子7岁时再领他到美国做最后一次手术;对于那位患先天弱视和斜视的女孩,他们在回国时带她在美国做过手术,现在借助配戴的眼镜,她已能比较正常看东西了。
最小的3岁的患有唇裂的孩子,能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彼得说:“2007年我到辽宁朝阳市参加一个慈善活动时,碰到了这个孩子。那时他还不到1岁,可他一看到我就朝我笑起来,我的心为之颤动。当时我就想,一定是上帝把他送给了我。我向当地的有关部门提出收养这个孩子,他们都很乐于促成此事,最后也确实帮助我收养了他。”
布兰达介绍说,正在上课的那个小女孩出生在广东,也是在他们向中国有关慈善机构申请后,亲自到广东把孩子接来一起生活的。
谈及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布兰达说,实际上是我们一生中有幸遇到了这些孩子们。我们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我爱他们。
户外,中国东北的冬天,寒意正浓;室内,暖暖的温度下,来回奔跑的孩子们红红的脸颊上已微微泛出小汗珠。“再见,seeyou”,中英文交替的告别语夹杂在一起,稚嫩的童声里充满了淘气与欢乐。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