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引关注 专家称“普涨”是误解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4日00:15
中新网11月24日电(秦欣) 各界久等多时的电价调整方案在11月19日拍板刚一出炉就引发了居民用电的大讨论。而更多的资源产品价格如成品油价、天然气价格改革也被解读为“蓄势待发中”,几乎所有关系到公众日常生活的能源、资源产品或进入价格上调期。有网民更直言,2009年注定将成为“中国能源价格调整年”,这也再次让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话题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民间关注电价“87度”的背后
发改委19日宣布,从20日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暂时不对居民电价进行调整。此次发改委公布的虽然是非居民电价的调整方案,但也对未来居民电价调整定出了方向,即:分档定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发改委同时也表示已经起草《关于加快推进电价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
消息一经传出,不少人关心的却是所谓“每月87度”的阶梯式电价改革方案,但发改委22日发布消息指出,有关“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拟规划为每户每月87度,超过这一数字将逐层调升电价”的内容,发改委从未定过这样的标准。
“87度”只是个数字,而且“可能涉及的涨价”也就几分钱,何以让报章网络如此热炒,原因就在与百姓生活的息息相关。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同,能源的生产与消耗以及民众的消费水准都有所不同,何以用“87度”固定各地“规则”,就象发改委这位负责人所讲,各省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差别很大,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差距也很大,不可能全国制订统一的基本用电的标准,至于各地具体的标准是多少,应该由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而且应该广泛的听取多方面意见。
就连中国能源网的信息总监韩晓平也认为,“各地电量阶梯的划分、受惠人群的划分、电价调整幅度的确立等工作,如果没有地方参与是难以完成的。”
成品油价何以每走一步都牵动百姓神经
11月10日,成品油价格完成了最新一次的调整,这也是今年第8次调整。这次的调价比以往历次的公布多了12天的等待,媒体甚至推出了有关推迟上调油价的四种说法。
随着燃油税开征和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作为已经日益常态化的油价调整,有能源专家分析此次推迟原因时表示,上调方案并不是第一次未获通过,而是因为作为关系“国计民生”方方面面的成品油价格,其微涨和微降都将带来各种变化,可以说“牵一发动全身”。
曾几何时,在写字楼工作、衣着光鲜、开私家车……曾是人们一度对白领生活的一种描述。而现今,有的白领出行基本依靠公共交通,偶尔打打车,有车的,或许因为油价的上涨将车停在车库里。25日零时起,北京出租车也将正式开收燃油附加费,乘客乘坐出租汽车超过3公里(基价公里)的,每次在计价器显示金额外加付1元燃油附加费……打车也要面临涨价了。
为何会有这样的镜头转换?成品油价在调整时,百姓最大的疑惑就是为何在国际油价最低谷之时,价格主管部门没有按照新的油价标准调整到最低点,反而当国际油价上升期间不断上调油价。
面对民众对“退一步进两步”中不断看的油价以及其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话题,中国社科院财政贸易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温桂芳的解释是,“将价格改革等同于涨价,这是公众的误解。”改革与提价不能混为一谈,既不能以调代改,也不能只调不改。而公众之所以产生误解,主要是因为某些垄断利益集团的自私运作。
天然气“气荒”为何引发国人关注
近来中国各地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伴随着大雪普降、气温下降,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在本月出现了紧张,各地频频报出天然气紧缺导致的“气荒”消息。天然气价改无疑令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信号更为明显。
而一条有关“发改委将就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正在讨论中,讨论完成后会尽快上交国务院批准”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但很快,这条消息在11月19日时得到另一种说法: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天然气改革今年不会出。
对于天然气的短缺,中国的两大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中石化的解释是:天然气产量、管道输送量已经发挥到最大,甚至已动用了部分储气库的天然气。造成供应紧张的原因是天气变化导致的需求突增。有资料显示,中石油华北地下储气库已提前严重超采。在华北、两湖、西北和华东四大气区联网后,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耗猛增,也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供应。
造成这次“气荒”的原因到底何在?中石油中石化有他们的解释,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中新网记者连线时坦言,造成此次“气荒”缘于天然气投入不足,解决之道还在于打破垄断,开放市场。
韩晓平表示,造成天然气供应紧张有很多因素,例如气温低、雨雪天气、天然气系统配套不足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投入不足。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此次“气荒”缘于垄断企业借机“逼宫涨价”。
针对厦门大学中国能源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生产商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是“气荒”不可回避的原因。韩晓平对此表示,天然气价格低,中石油等企业在天然气方面的投资意愿不强。但天然气的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定,并不是只有高价才能发展。很多国家天然气市场是多元的竞争,所以现在的气价并不比中国高。在很多国家天然气实际上是能够赚钱的。
韩晓平认为,解决目前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根本出路是尽快“亡羊补牢”,对天然气市场进行改革,开放上中下游市场,打破垄断,让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
可以说,天然气价格的调整此前完全是在没有外国气源情况下制定的,现在按照企业的测算要求,政府又该如何确定其涨幅。毕竟从气价机制上,中国天然气价格由天然气出厂价加管输送费构成,其中出厂价以及管输费均由国家发改委制定。这客观上无法让公众信任其最终的调价幅度。
综上所述,只能说,资源产品价格调整被解读为“普涨”是不无道理的,而有关这些价格调整的听证会即将在各地举行,可以预见,这些听证会上质疑及不满之声也将不可避免。应该说,公众对涨价及“听涨会”的质疑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有质疑之声也可以看到,征求意见、开听证会等正是官方在制定政策前态度慎之又慎的表现。
质疑之后,更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有不少学者就建议要引入竞争机制,将这些资源能源的相关行业推向市场,让民间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营造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原因也很简单——只要竞争机制形成,政府同时放开对公共产品的价格管制,让市场决定公共产品价格,涨价与否就是由消费者说了算。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