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河北定窑邀大众参观 考古爱好者提问积极(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4日18:13
  
定窑出土的瓷片。 冯楠 摄

  
  影迷大老远赶赴影视剧拍摄现场探望心中偶像,各位读者可能见得不少,但大家是否听说过有人愿意去荒郊野外,为的是亲眼看看考古发掘现场?11月21日下午,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发掘现场就迎来了这么一批考古“粉丝”,他们应定窑联合考古队之邀亲身领略考古发掘的魅力。这也是河北考古现场首次向社会大规模邀请大众“探班”。

  【幕后】

  定窑魅力大

  “我们可是通过"考试"才能来到发掘现场的。”21日下午在河北曲阳定窑发掘现场,一位北京考古爱好者告诉记者。

  定窑位于河北保定曲阳县,是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之一,大众最熟悉的定窑瓷器就是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的“白瓷孩儿枕”。多年来大名鼎鼎的定窑有诸多谜团待解,为此今年9月下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定窑遗址展开史上第三次主动考古发掘,其间发现迄今结构保存最完整的窑炉、最早的“尚食局”款碗等,还有印证定窑“唐代起源说”的唐代遗留。

  定窑的最近一次主动发掘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自打第三次主动发掘的消息传出,就引发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发掘期间中外专家纷至沓来,而考古爱好者也兴趣十足。日前联合考古队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发出邀请,“鉴于文物保护等考虑,人数限制在了40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联合考古队队长韩立森昨天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报名点设在北京大学,因此报名者中绝大多数是北京市民,“他们是严格筛选出来的。”

  【进展】

  定窑历史脉络初现

  前天,黄信等还向记者披露了定窑发掘的进展,目前已发掘660多平方米,发现11座窑炉。“我们此次不但发掘出窑炉,还有窑场石墙、废弃支圈堆积地等,它们从各个角度勾勒出了当年定窑烧制的盛况,不愧是名扬四海的中国名窑。目前看此次发掘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根据出土器物和遗址地层,首先初步解决定窑创烧年代问题,“一般都知道定窑开始于唐,极盛于宋,终止于元,但围绕定窑创烧有多种说法,包括隋、晚唐等,根据此次出土器物,我们初步得出结论:定窑创烧早不过中唐。”其次就是基本摸清定窑分期,“初步分析定窑历史发展分为晚唐、五代、宋分早期和晚期,金还有元,各个时期的代表器物及工艺等也都有收获,还纠正了一些原有认识,譬如我们曾以为定窑到元代后规模很小,但是这次发掘令我们发现不是这样,规模也不小。”

  精美文物倾倒专家

  韩立森和黄信告诉记者,此次发掘还出土了白釉龟、白釉贴塑人物香炉、瓷塑人物俑头等,“1969年定州静志寺和静众院塔基出土宋代定窑瓷器170件,其中就有贴像双耳炉等,都是已经享誉海内外的定窑白瓷,我们此次发现的白釉贴塑人物香炉,跟它很相似。另外,一些带有"尚药局"、"尚食局"款的器具,应该是唐中晚期的,还有白釉玉璧底碗等一些典型的五代器物,都很精美。”他们透露,考古队本周起将在燕川展开发掘,“将发掘100多平方米,前期勘探应该有元代窑炉。全部发掘工作预计今年12月底前结束,明年1月公布发掘结果。”

  【现场】

  有备而来

  21日下午,记者在定窑遗址现场见到了前来探班的40余名考古爱好者,他们中以年轻人居多,其中就有20名来自北京四中“考古社”的同学。从大客车一下来,他们就纷纷从包中掏出各自的“装备”,有的是本子和笔,有的是相机和录音笔,还有的则是摄像机。

  在考古队员黄信的引领下,考古爱好者首先来到了本次发掘“主战场”之一的涧磁村,考古队在村北发掘了两处紧邻的窑址,“南边的是五代时期,窑炉是马蹄形的。”随着黄信的介绍,大家看到,这个窑炉位于一个50平方米大的探方内,“它的北边是座金代的窑炉,窑炉原应为馒头形的。”随着他的介绍,有备而来的爱好者们或是忙着记录,或是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现场的一切。

  问题专业

  “这是我们今年发现的最大的一处窑炉。”随着黄信的引导,大家来到涧磁村另外一处发掘现场,青砖垒起的火膛、长长的通风道等都清晰可见,粗略看窑床直径在10米左右,它的超大容量立刻引发了大家的惊叹。在涧磁村的另一处探方里还发现了一段石头墙,黄信介绍说,像这样的墙壁在窑址里很少见,“这段墙应该是这个窑厂的,这应该是个规模比较大的窑厂,其中包含了我们发现的这几处窑址,这是目前我们一大收获。”

  这些还不算当天最震撼的场景,在此次发掘的另外一处“主战场”——北镇村,迄今结构最完整的金代窑炉令考古爱好者流连忘返。窑炉位于北镇村村东的一处山坡下,窑炉呈南北向,不但通风道、火塘、窑床和烟道历历在目,周围的护墙也比较完整。

  在探访定窑的遗址时,记者发现部分考古爱好者提问积极,而且问题都相当专业。譬如北京四中考古社的一位女同学就对定窑烧制细节胸有成竹,不但了解“金代都是用煤烧吧?宋代早期才用柴的吧?”甚至“支圈”、“匣钵”等术语都能信手拈来。这位女同学告诉记者,她和同学来定窑前就已看过相关资料,“我们是带着问题来的,希望能深入了解这座有辉煌历史的遗址。”

  文保第一

  非专业人士进入考古现场,是否会危及文物?韩立森告诉记者,“大家进入遗址前我们会提醒他们相关注意事项,并安排专人看护。”而在现场记者也发现考古爱好者的文保意识比较强。

  譬如参观最后一站大家来到当地文管所,部分村民正在清洗瓷片。这时候不少人忍不住举起手机和相机,但工作人员上前婉言制止说,这些资料暂时不能公开,大家立刻放下了机子。

  【延伸】

  河北推进“公众考古”

  21日的考古“探班”结束后,诸多考古爱好者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北京四中考古社的杨倩同学告诉记者:“这次收获很大,回去后我们会把这次考古之旅做成报告给所有的同学看。”而北京某报社记者小孙则感慨说:“让考古面向公众,让大家与考古现场零距离,足以胜过千万篇报道。”对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告诉记者:“这是河北推进"公众考古"的一个具体举措。”

  据了解,“公众考古”是英语范畴的名称,其核心思路就是让考古走向大众。韩立森透露,一直以来社会上对考古学的认知,“就是少数专业人员而为之的高深学问,但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学科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面对公众和社会。另外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大众对这方面也有需求。公众考古就是要让考古走出象牙塔,面向大众,实现考古成果的社会共享,让考古成果惠及民众。带动更多人关注考古,关注中华文明,促使公众自觉地去保护好文化遗产。”

  韩立森透露,目前在国内包括陕西、山西、贵州等地都在采取多种手段实践“公众考古”:“河北省文研所也有尝试,但以前都是请当地人到发掘工地参观。这次定窑发掘一启动,考古队就在网上开始官方博客,随时披露最新进展,再有就是这次面向全社会大规模征集民众到定窑遗址一探究竟。”韩立森表示今后会推进“公众考古”:“这次没能到现场的考古爱好者不要着急,我们还会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考古成果。” (记者冯楠黄蓥 )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