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一名当地人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地区的马京达瑙省一处郊外检查被杀害的人质尸体。菲律宾总统阿罗约24日宣布,从当天起,菲南部棉兰老地区的马京达瑙省、苏丹库达拉省和哥打巴托市进入紧急状态。新华社/路透
据菲律宾军方人士表示,截至24日晚,他们从棉兰老岛马京达瑙省安姆帕图安镇的地下共挖出了24具尸体,加上23日已发现的22具尸体,被称为“马京达瑙大屠杀”的人质劫持和屠杀事件死亡人数已上升至46人。另据美联社报道,死者中包括至少23名记者,如果他们的身份确认无误,这将是历史上对记者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屠杀。
在事件现场,菲军警用热带特有的芭蕉叶暂时遮盖死者的尸体,场面惨不忍睹。随着挖掘工作的继续,这场大屠杀的内幕和背后主使逐渐浮现。妻子及多位亲人在屠杀中遇害的布卢安镇镇长托托曼古达达图向媒体透露,有4位幸存者在屠杀过程中听到了“带头大哥”小安达尔安姆帕图安亲口宣称,此次“行动”的命令是他父亲马省省长安达尔安姆帕图安和哥哥“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行政长官扎尔迪安姆帕图安下达的。
此间媒体认为,就凭敢在马京达瑙出动百余名武装分子,以及屠杀和埋尸地点位于安达尔安姆帕图安的老家安姆帕图安镇这两点,就足以判定屠杀真凶系安姆帕图安家族。除了这个在马省一手遮天的家族,还没有第二股势力有胆量如此作为。然而,与23日事件发生当天相比,菲军警当局的立场已变得谨慎起来。菲律宾国家警察发言人埃斯皮纳表示:“关于谁是嫌疑人的猜测甚嚣尘上,但我们必须要找到证据,只有找到证据才能提出指控。”
安达尔安姆帕图安及其家族继续保持诡异的沉默,对所有的指控一律不予回应,小安达尔目前的行踪也无人知晓。倒是被目击者指控协助小安达尔组织绑架和屠杀的马省首府沙里夫阿瓜克警长迪凯,已被菲警方宣布解职并接受调查,有可能最终成为替罪羊。众所周知,安达尔安姆帕图安与阿罗约是政治密友。安达尔近年来不仅在反对穆斯林分裂主义这一原则性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央政府,而且屡屡动用其影响力使马省成为阿罗约和执政阵营的“铁票仓”,2004年菲总统大选中阿罗约的对手在安姆帕图安镇得票为零,2007年议会选举执政阵营的12名候选人在马省赢得全胜,都是再鲜明不过的例子。
菲律宾“调查性新闻中心”记者贾琳一针见血地指出,菲宪法明令禁止私人拥有武装,而阿罗约于2006年发布了一纸政令,允许地方政府和警察发展“多样化的力量”以打击叛军,并冠之以“民间志愿组织”的名头,这为安达尔合法拥有200人的私人武装铺平了道路。在此情况下,菲律宾各界已将缉拿真凶的压力集中到了总统阿罗约身上。第一个站出来“提醒”阿罗约的恰恰是她所支持的2010年执政阵营总统候选人特奥多罗。他建议阿罗约不要受政治联盟的局限,应毫不犹豫地严惩凶手。埃斯特拉达等其他总统候选人纷纷呼应特奥多罗,要求阿罗约秉公行事,给死难者一个交待。
面对外界的注视,阿罗约开始有所动作。她在24日的内阁会议上连发三令:宣布马京达瑙省及其附近两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设置临时检查站进行随机搜查;由菲总统棉兰老事务顾问杜雷扎领衔成立危机委员会,负责处理大屠杀事件;责令菲国家警察总监维尔罗沙立即飞赴马京达瑙,在一线督查案件侦破和捉拿凶手的行动。阿罗约宣称,政府将尽一切努力还死难者以公道,将凶手绳之以法。她意味深长地表示,在对事件的调查过程中,没有人是“不可触动的”。
主要反对党“国民主义党”发言人塔马诺对此评论认为,阿罗约总统所宣布的紧急状态还不够严厉,应该“补钙”,政府当前的第一要务是尽全力解除作案凶徒的武装。总统任期已近尾声的阿罗约愿不愿、敢不敢对盟友安达尔动真格,也许将成为决定“马京达瑙大屠杀”事态发展的关键。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