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密集对华反倾销 连锁反应不可小视
■见习记者 赵海娟
阿根廷工业和旅游部部长德沃拉·乔治11月23日签署公告,决定对中国产的抽油井传送设备采取为期5年的反倾销措施。根据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统计,仅今年前10个月,阿根廷就针对中国产品发起了16项反倾销调查,采取了12项临时反倾销措施和11项最终反倾销措施。
密集反倾销源于竞争力相似
目前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全球的第三大农产品进口国;中国则是阿根廷在全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今年年初以来中阿双边贸易出现了大幅快速下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阿贸易下降,主要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所致,但也和阿根廷频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手段,造成两国贸易摩擦有关联。
阿根廷是对中国反倾销最为严重的拉美国家,在今年尤为明显。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四分之一是针对中国产品的。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阿根廷把‘反倾销反补贴’作为安抚其国内受损企业的一种措施。”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岳云霞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但这仅是阿根廷密集反倾销的直接诱因,根本原因则是产品竞争力的问题。
岳云霞认为,中国的优势产品和阿根廷希望重点发展的产品存在竞争力上的冲突,这是其长期以来对华反倾销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国和阿根廷在劳动力成本上都具有一定的国际比较优势,而中国的优势较为突出,竞争力的相似性往往造成产品的相互排斥,结果就反映为包括阿根廷在内的拉美国家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反倾销。
目前,阿根廷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产品多是中阿共同具有竞争力的电机、电器设备、零件以及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警惕个案带来连锁反应
“阿根廷反倾销会引起其他国家跟风”,岳云霞强调,阿根廷的个案不仅会在拉美地区引起连锁反应,还会在其他地区引起相应的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对阿根廷的反倾销给予足够重视。
赵晋平说,一个国家对某种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其他国家会担心这种产品进入本国,于是也会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贸易转移效应的发生。
岳云霞介绍,包括阿根廷在内的拉美国家对华反倾销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由于拉美对华反倾销涉案金额普遍较低、拉美国家反倾销的应诉程序复杂、中拉语言和法律差异等原因,中国企业在面临拉美反倾销调查时,应诉率较低。这导致中国出口的产品经常同时在多个拉美国家被提起调查,有的甚至最终被迫退出拉美市场。
同时,她说,拉美国家的反倾销还会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一种更广泛的示范效应。例如,在阿根廷对中国产自行车、轴承等产品进行反倾销后,印度、巴西、土耳其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纷纷紧跟,这使中国相关企业在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时面临巨大挑战。
适时调整对阿出口战略
“对整个中国出口贸易而言,虽然对阿根廷出口所占比重较小,不会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发展的态势。但就遭受反倾销的企业或是行业而言,受到的影响比较直接,也是比较大的。”赵晋平认为,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阿根廷的反倾销举措。
他建议采取三种方式:一是,按照多边贸易框架下的规则,加强双方对话、沟通和协调,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二是,通过WTO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在遭受明显的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提出申诉,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问题;三是,向对方发出警示,对来自对方的一些带有明显倾销或补贴行为的产品采取同样的反倾销或反补贴的贸易救济措施。
岳云霞提出,阿根廷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所以应加强贸易的互补性,而对竞争性产品(如纺织和服装等),应“以空间换时间”,适当放弃部分竞争性的市场。此外,在出口方式的升级方面,要将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加大冲突类产品的投资,把边际优势逐渐下降的产品生产向拉美转移,在拉美投资设厂,生产出产品在当地销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强永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在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应诉的同时,还应优化企业的市场结构,使市场布局更加合理,从而减少个别国家有针对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冲击。
此外,岳云霞认为,为应对阿根廷反倾销,还要树立中国企业在拉美市场的积极形象。企业应尽量避免以“市场侵略者”的角色在当地出现,可以通过加强对当地的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雇佣东道国的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等手段,努力提高“本土化”程度,以促进中国企业与当地经济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