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水乡一景。梁文祥 李汉沿 摄 |
专家聚首南沙纵论水乡文化
“海上丝路”遗址将申报世遗
“南沙,就像一片宽广的蕉叶,舒展铺陈在珠江出海口,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深水良港资源,也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沙田水乡风情。”昨日下午,南沙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钟华英以一段充满诗意的开场白,拉开了第四届广州水乡文化节水乡文化专家研讨会的序幕。
自2006年至今,广州水乡文化节已在南沙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体现岭南文化、南沙特色的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但时至今日,南沙水乡文化也凸显出一些亟待解答的问题:水乡文化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有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水乡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如何依托商贸、旅游等资源,加大水乡文化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为此,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联、广州市社科联、南沙区委宣传部在昨日主办了研讨会。在南沙区副区长霍阳的主持下,来自省内多家科研机构、知名大学的民俗学、文化学专家畅所欲言,共谋南沙水乡文化发展之路,共商水乡文化发展大计。不少专家都建议,南沙应该好好利用水乡文化节的平台,继续挖掘具有原生态性质的疍民文化、麒麟文化、妈祖文化,向世界推介南沙这座美丽的滨海新城。
●时代性
从“水乡文化”到“水都文化”
极具特色的南沙水乡文化至今已传承了数千年,在今天,它又将具备哪些新内涵?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高级研究员顾涧清昨日提出,不妨尝试一下将“水乡文化”发展成“水都文化”。
顾涧清表示,提出“水都文化”,并非意味着排斥传统的乡村文化,而是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注入都市色彩。顾涧清认为,南沙处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心脏部位,据守着从广州到香港的这一段黄金水道。在经历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财富积聚能力也越来越强大。他相信南沙之于广州的地位,就像是浦东之于上海一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在崛起。“将来,一个新的广州可能就在南沙诞生!”因此,为水乡文化注入都市化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也认为,南沙的水乡文化,必须要有新时代的定位。南沙在发展建设水乡文化时,必须考虑以下一些特质:现在的南沙,不是古典怀旧的地区,而是蓬勃发展的新兴工业区;不是江南小镇的水乡,而是依托广州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的水乡;不是封闭传统的农村,而是饱受海洋文明熏陶、具有开阔视野、前瞻眼光的新城。李宗桂同时也强调,南沙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也要借助水乡文化的特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让南沙既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从而创造出融合传统文化、工业文化、农业文化、创新文化、平民文化等多种文化品质的南沙文化。
●品牌化
依托虎门炮台建南沙博物馆
“看了这几年的水乡文化节,我有些遗憾,这个节更像是美食节、水果节、旅游节,就是欠缺一点文化味。”广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副主任、广州民俗博物馆馆长黄淼章直言不讳地说。他觉得,南沙其实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但是很多文化遗址没有得到系统的规划,有必要创出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品牌来。
“现在人家一说到虎门炮台,就想到东莞,其实虎门炮台也包括南沙的一部分啊,而且南沙的炮台保存得更完好。”黄淼章建议,南沙应该在炮台附近选址,建设一个高规格的博物馆,可以与南沙炮台连成一片,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麦氏大宗祠也完全可以通过发掘和梳理,建成与陈家祠齐名的文化景点。他还建议南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立档保护。组织专人编写南沙文化旅游说明、丛书,借助媒体扩大南沙知名度。
顾涧清则提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节点,南沙也可以在发掘“海上丝路”的品牌效应上下工夫。他透露,广州目前正在将“海上丝绸之路”遗址打包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南沙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向世界宣传自己。“上一次瑞典的‘哥德堡号’进入广州和离开广州,都是从南沙水道走的嘛。”他进一步提出,目前南沙有广汽丰田基地,也有中船龙穴岛基地,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车辆、船舶重走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扩大广州、南沙的国际影响力。
●原生态
寻访“地胆”整理原始咸水歌
在广东话中,深谙当地风物民俗的人物被称为“地胆”。在昨日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南沙要发扬光大水乡文化,就应该多寻访各村镇“地胆”,记录、继承原汁原味的水乡文化。
广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曾应枫认为,南沙应该想办法保留或者重建一个原生态的水乡古村落,“比如说围垦文化的村落,或者疍民文化的村落,这都是南沙独有的,跟珠三角其他地方有显著区别。”此外,麒麟舞、咸水歌这些南沙特色的文化传统,也值得抓紧时间研究保护。曾应枫说,目前东莞已经把木鱼书整理出版了,南沙不仅应该组织咸水歌会,更应该把目前留存下来的咸水歌尽快加以系统化的整理,早日结集出版。
广州市艺博院研究员、广州市民间艺术协会副主席李焕真和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龚伯洪都提出,要多进行细致的田野调查,多寻访当地“地胆”,抢救一些濒临灭绝的原生态文化特质。龚伯洪还强调说,研究保护咸水歌,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历史。“我们总说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是精华糟粕的标准是在变化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尽量保存历史原貌。”龚伯洪说,以前有人认为,不少咸水歌里面有调情内容,就不值得记录保存,其实这正是老百姓喜欢的原生态的东西,完全应该抢救整理。
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市民间艺术协会副主席蒋明智则建议,南沙可以建立一座婚俗博物馆,不仅用来搜集南沙本地原生态的婚礼习俗,将来也可以扩大到全国、全世界范围,从而为全世界研究婚嫁习俗提供样本。
●平民化
举办时间可与民间节日衔接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许多专家还提出,广州水乡文化节应该突出民间特色,吸引更多本地民众参与。而要做到这一点,南沙应该将文化节与民间节庆、民间信仰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降低民众的参与门槛。
曾应枫认为,广东地区有众多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节日,比如赛龙舟、天后诞、波罗诞。南沙的水乡文化节,可以考虑在时间上与某些民间节日一致,“比如福建的莆田,每年妈祖诞都有大型的纪念活动,当地民众都是自发参与,蜂拥而来。”
《神州民俗》杂志社社长刘志文则认为,目前的广州水乡文化节时间差不多要一个月,显得重点不突出,他同样建议将其与天后诞等传统民俗节日结合起来搞活动,耗时三五天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为了让更多本地人参与活动,刘志文建议今后可以由南沙各镇街轮流坐庄,承办文化节。这样既便于组织,也更能突出一地的文化特色。
番禺区文联副主席、民俗专家梁谋也举例说,番禺莲花山修筑了观海观音像后,带活了整个莲花山景区,无论是信仰佛教者还是旅游观光者,都热衷到莲花山游览。南沙也有天后宫、三圣宫这种民间信仰的庙宇,可以从中发掘出旅游商机,推动特色文化建设。(南方日报记者 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