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利解读中国书法之五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1月26日14:25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它能在欣赏者的视觉上给人以一种艺术的享受,这种享受实质上是人们对形式美喜爱的本能所决定。其次形式美是中国书法创作的关键一环。
西方艺术史研究历来把形式上的创新当做衡量一个艺术家成就大小的重要标尺,因为历史上的艺术大家都是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具有重大建树,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想根源都是重道轻技。往往过分地看重其内在的神韵气息等令人难以捕捉的轻往往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局外人莫名其妙、世界人公认的经典的艺术。尽管观赏者的种族、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但他们在观赏时都能产生艺术的共鸣。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表现在篇章布局、字型及结构、墨色及变化等,但“线条”是中国书法艺术造型的独特的语言。字的魅力首先表现在汉字的线条化的抽条,由于“线条”的不同表现自己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各具自己特色的艺术家。
此艺术家之所以不是彼艺术家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个性书法线条,历史上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说,就是对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用线特点及表现功能的品评。
“线条”虽然是中国书法的外形,但它是书法的“骨”支撑看得见得是汉字造型的依赖和依托,若没有线条就没有汉字;线条还有看不见的部分,是“骨”是由结构和笔法所造成的内部的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骨力”。能表现出形法结构和内骨力的笔法,叫骨法\笔。
中国书法艺术线条的价值性决定了中国书法笔墨的独立性,笔墨的独立性价值取向决定了不可能脱离书法形式,走向纯粹的抽条形成和自我情感的陶醉。书法文化注入个人性格抒发的同时应关切“形”的外部美感。
前几年中国书法横行的“流行书风”如今早已不知去向,因为形式日趋雷同,路愈走愈窄,陈陈相音。中国书法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代代相传到如今,已经形成了的血脉关系。中国书法贵在创新,创新才是中国书法创作的动力,这就要求创新者既要大胆又要对传统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既不能脱离血缘关系又不能囿于传统,笔墨程式的禁锢。
对书法既不能轻视更不能漠视它过分神秘化,不能对于字有真正清晰的认识。须知孤立的线条其魅力是十分有限的,关键是于组合环境为字提供的条件。
对于书法艺术而言不同的笔法产生不同的质感,形成不同的作品风格。同样,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是由于不同的线条造成的。线条的疾、缓、轻、重、方、圆的本质是孤立的,但通过字体、篇章布局贯穿起来形成了一种整体艺术效果。线条的粗壮能给人以有力雄壮魁伟,有气魄的感觉,曲体给人以柔和、坚韧、流畅的感觉。直体给人以刚直、挺拔的感觉。
不同的线条形式所表现的性格感觉不同,各有优劣既可形成苍厚的金石味、深邃的书卷气,文人味的雍容和肃穆之美。恬淡质朴的线条固然好,但缺少丰富性,易产生枯燥感,缺少神采产生暗淡。
中国书法线条最忌讳是一笔飘过,毫无顿挫。“顿挫”能使一笔之中有变化,富于节凑感和表现出力度。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重性,节凑感强烈,过于夸张锋芒太露、而欠含蓄,应是猛利之中有蕴藉,痛快之中富有沉雄。总之,中国书法线条应注重遵循“爽”、“健”、“雅”、“逸”四大特点。处处行而处处留,形断而意不断,意断神相连的用笔规则。
(张胜利——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张氏草书、张氏形意拳、张氏八卦掌、张氏太极拳创立者,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北京大学“弘武奖”、吉林省人民政府特别奖、吉林省慈善总会授予“慈善家”称号,并被人民日报社授予中国文化的使者,书法作品市场参考价16000/每平方尺)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