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固话资费“上限管理”救赎乏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6日14:57
  】

  我国日趋“萎缩”的固定电话用户将享受到更具优惠的资费服务。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取消固定电话、小灵通的政府定价管理方式,而改为资费水平“上限管理”。至此,运营商在固话业务上可自由定价,但是至少要提供一款不高于现行标准资费的新资费方案。两部委负责人表示,此举有利于电信企业通过更自由的竞争降低资费。(11月25日《北京晨报》)

  挣脱政府定价的“上限管理”,似乎对用户有利———节省固话资费。但是,究其根本,是因为面对新生电信企业的竞争,政府定价的保护反而成为作茧自缚的屏障:在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傲步迈进G3时,在消费者有多种“套餐”可供选择的情境下,固话多少年不变的资费模式自然不受消费者青睐。据工信部数据,1-10月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减少1898.2万户。业内人士也不否认,灵活的定价政策,是保证固话业务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不过,这个过于抽象原则的“上限管理”却缺乏足够的市场力度,恐怕难以实现市场救赎。

  当手机还是奢侈品的时候,固定电话的牛气冲天,政府定价就是根本原因,还有让消费者看不懂、也不满的月租费。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对固话而言,就是先“拨乱”(月租费)再“反正”(基本资费改革)。就是这样,大约消费者也不会买账。因为3G乃至更为高级的信息化时代才是电信市场的主旋律,固定电话市场地位只能是越来越低。

  从来就没有学会市场化生存,也不打算在竞争中博弈的固话运营商,将其逼迫到市场上,结果可想而知;一只手将其推到市场,另一只手又给其市场化外的搀扶和支持,运营商前行的步伐将变得更为踯躅和蹒跚。而作为市场“买方”的消费者,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信市场中,选择谁抛弃谁,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杆秤。(张敬伟)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