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事
“翻译界泰斗”杨宪益老先生日前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他与夫人戴乃迭一起,从先秦散文到《红楼梦》,联袂将百余部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他们这对异国恋人1941年在重庆举行婚礼,“文革”中共同遭遇4年牢狱之灾,直到戴老1999年因病去世,共度了59年幸福时光。他们的爱情,也被誉为中外联姻、珠联璧合的典范。
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杨老的大妹妹、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杨敏如和杨老的外甥女、著名作家和画家赵蘅,她们披露了杨宪益和戴乃迭感情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说起这些往事,杨敏如动情地哭了两次。
关键词:牛津之恋 英国女孩戴乃迭自愿做他的女秘书 “哥哥和嫂子的感情并不是像有些媒体所说的那么庸俗。"
杨宪益的大妹妹杨敏如回忆说:“我们当时都是热血青年,非常支持抗日。哥哥去外国留学也是为了抗日,为了团结爱国的留学生。他在牛津大学还成立了学生抗日团体。”杨宪益到处发文章、演讲、募捐,英国女孩格莱迪丝自愿做他的女秘书,她就是后来的戴乃迭。
戴乃迭是英国传教士夫妇的女儿,在北京度过了6年快乐的童年时光。后来随母亲返回英国。她的功课很出色,曾荣获一项国家奖学金。1937年,戴乃迭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法国文学。杨老曾经在采访中说:“她从小就对中国很有兴趣。这个英国同学介绍我认识戴乃迭后,戴乃迭就跟我好了。”而此前,杨宪益去地中海旅游时,一位埃及导游曾经预言:“在大西洋对面有一个美丽的金发英国姑娘为你而憔悴,你们还没有见过面,但不久的将来就会相会。”
戴乃迭那个时候中文还不好,他们认识以后,杨宪益开始教她中文,还帮她翻译唐代的一些传记故事。“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跟中国女孩子谈话的内容比较幼稚。西方人看的东西多,谈话的内容比较合适。谈政治也好,谈文化也好,合拍的地方更多一点……另外,一个中国人在英国当然接触英国女人比中国女人要多得多。”当时的牛津,一年才招一个亚非地区的学生。杨宪益是那一年唯一一个。
据戴乃迭说,第一次见到杨宪益时,她已经注意到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眼睛细细的,脸色苍白,举止文绉绉,人显得颇有些拘谨。不过,杨宪益对祖国的爱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哥哥和嫂子的感情并不是像有些媒体所报道的,他觉得我嫂子美丽、像林黛玉什么的,主要是他们能谈得来,有共同的理想。不是媒体所说的那么庸俗。哦,当然,我们那时所说的庸俗是指不谈理想,只是风花雪月的那种。”杨敏如说。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