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经济总体上已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今年GDP增长14%无悬念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破1.9万
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我市经济反而呈现出了不少的亮点。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相关的报道,敬请读者留意。
今年年初,美国《新闻周刊》曾做出这样的预测:重庆将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引擎。如今,这个预测已变为现实:前三季度,重庆GDP增速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五,成为国内经济复苏“第一梯队”。
在日前召开的我市重点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黄朝永明确表示,重庆经济总体上已经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重庆GDP增速14%已无悬念,到年底全市人均GDP将接近3000美元。
“十一五”有望提前完成
“GDP增速从年初的全国第十四位,到第三季度的第五位,重庆经济实现了逆势发展。”市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
1月我市GDP触底,增速仅为2.3%,此后出现逐月增高,1-3月为9%。当时,尽管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但在31个省市中,重庆仅排第十四位,并没有进入第一梯队。之后,重庆经济开始划出一道有力的“上行线”。今年1至9月,全市经济运行的大部分指标好于直辖以来平均水平。黄朝永说,如GDP同比增长13.4%,直辖10年平均增幅约为11%。
在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张光亮局长的桌前,摆放着一张张鼓舞人心的报表。“我市企业效益逐步向好。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73.88亿元,同比降幅由2月末的48.7%缩小为8月份的10.9%。”张光亮说,全市工业39个行业中有21个实现盈利,尤其是汽摩、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以及能源工业,9月份西南兵工局实现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10倍。
令人振奋的是,我市的“十一五”计划预期可能提前一年完成。黄朝永说,“十一五”计划共有38项指标。到去年,我市完成了其中18项指标。今年,保守估计有27项指标可以实现。
三大举措应对金融危机
重庆经济何以在逆境中异军突起?黄朝永认为,除中央大力启动内需等动力之外,重庆还采取了三大特色应对举措。
去年,在普遍强调防过热时,市委、市政府敏锐洞悉外需减弱的苗头,及时出台多项政策,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早在去年初,市委、市府就开始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苗头,于4月份推出系列应对政策。之后在危机爆发后的9月、12月又及时出台了相应举措。今年2月,又在对外贸易方面出台38条措施支持企业发展。
坚持特色,培育重点产业,则是又一特色举措。黄朝永称,以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为例,重庆就与北京、上海不一样,错位发展小额贷款、担保、信托、融资租赁、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目前仅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公司就各有100多家。
此外,还有一大特色举措,即搞好配套服务,推动重点项目。黄朝永介绍,最近两年,我市连续引进茂德芯片、惠普笔记本等高科技项目。为了方便相关企业航空货运,市里专门与江北国际机场协调,延长机场跑道满足大飞机起降要求。
人均GDP或接近三千美元
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腰包也将鼓起来。黄朝永介绍,去年全市人均GDP为2500美元,今年可望达到2800美元、2900美元,甚至接近3000美元,这意味着重庆人的消费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易小光表示,在跨上人均GDP3000美元的这一台阶后,重庆人的工作、生活方式将随之升级。
日前,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发布“2010年重庆经济展望”调查报告,明年重庆GDP可能按高、中、低三套方案运行,增速分别为13%、14%、15%,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有望控制在3%~5%之间。
2008年,重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708.74元,今年预计可达17220元,同比增长9.6%。据预测,在明年,重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1.9万元,达到19180元~19460元。按“中方案”,可达19340元,增幅为12.3%。此外,明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有望大增,预计可达5200元~5290元,同比增幅超过12%。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