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债务危机后很多投资房产业中国商人被套牢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30日16:10
上世纪70年代看纽约,上世纪80年代看香港,上世纪90年代看上海,曾几何时,全世界开始都在仰望迪拜之城。
迪拜一直很想做地球的“肚脐”,成为财富和梦想的中心。因为它在世界的黄金分割点上,从那里无论到欧洲、亚洲还是非洲,几乎距离相等。实际上,这个面积只有3885平方公里的酋长国仿佛已经做到了。除了有名的7星级帆船酒店和世界岛,高达818米的世界第一楼迪拜塔就快完工了,世人的眼光都被这个仿佛能够无中生有成就所有人梦想的地方给吸引了,就像迪拜酋长说的:“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
但是,似乎一夜之间,梦想变得风雨飘摇——
11月25日,迪拜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并把迪拜世界的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作为回应,穆迪投资和标准普尔都大幅下调了众多迪拜政府相关实体的债务评级,迪拜的赖债风险在全球政府中排名第六,高于冰岛。受迪拜债务危机拖累,全球股市、期市应声暴跌。
不愿意做第二的迪拜终于很不情愿地被冠以第二之名——世人称之为“冰岛第二”。
跟着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一起追逐迪拜梦的,还有全世界无数试图淘金的银行和投资客,这其中有10万中国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万里之外的迪拜淘金,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卖小商品,到现在的做房产、买电视台甚至买下一个海岛,中国商人在迪拜的追梦路上越走越远,中国商人的热情让阿联酋航空公司在2008年决定将迪拜至中国上海的航班从每天一班增加到每天两班。
而近几年,在这个公交车都是奔驰、50摄氏度高温依然能够滑雪的城市中,房产成了无数淘金者追逐财富的上佳选择。
11月28日凌晨,记者联系到了身在迪拜的思诺博集团迪拜中国贸易促进中心执行总经理沈一强。他说,迪拜的房子原来是只租不卖的,但是从2002年开始,迪拜放开了原来的限制,即房产可以买卖,迪拜的房产开始猛涨。他说:“2007年末最高峰时迪拜的房价在3000迪拉姆每平方英尺,大约相当于近6万元人民币每平方米。”比如迪拜“耶稣岛”的别墅,在2004年刚推出时一幢只卖960万元,2007年的价格则猛涨到近6000万元。
免税和“5年回本”的传奇自然吸引了无数人在此置业,在这里追梦的有来自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克林顿和成龙都在那里购置了房产,摇滚歌手罗德·斯图尔特斥资1800万英镑买下占地11英亩的“大英帝国”;而众多的中国商人,在那里做生意之外,或多或少都投资了房产,有的人甚至专门炒房产。
但是,金融危机之后,迪拜的房地产市场大受打击。买下了迪拜国有电视台阿拉迪尔卫视的浙江商人王伟胜说:“房价跌掉了一半。”很多重金投资房产业的中国商人被套牢。其中包括斥资2800万美元买下了“上海岛”的房地产大亨胡宾。
但是,如果说迪拜将因此而崩溃,在迪拜几乎呆了10年的沈一强觉得不太可能:“这次危机其实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对于其他商贸活动影响不大,这从我们刚刚结束的五大行业博览会的情况可以看出,和以前相比差别不大。尤其对中国商人从事最多的外贸轻纺业和鞋业冲击有限。”
而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称,虽然已经有20多位温州人放弃了在迪拜的地产投资,但是他依然乐观:“房子买了就算了,以后价格会涨回去的;贸易影响不大,以后会更好的……”
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曾说:经济是面包,是书籍,是繁荣与稳定,更是我们所需的一切。迪拜描绘给全世界追梦者的面包是否能够实现?现在看来,这是一个让所有追梦者头疼的问题。然而,如今依然坚守在迪拜的中国商人们还在继续做着生意,寻找着他们的“面包”,年底了,似乎生意还不错。沈一强说:“生活还在继续,在这里的近10万中国商人们依然在追逐自己的梦想。” (来源:钱江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