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命脉说”引热议 是命脉还是梗阻?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30日18:09
房地产“命脉说”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房地产行业的“命脉”地位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究竟是福是祸?
事实上,虽然房地产行业在GDP中的贡献比例越来越大,但换个角度来看,房地产业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消费的梗阻效应也在不断增强。命脉还是梗阻?这不是一个鱼与熊掌的命题,事实上,两种趋向正同时滋长。
讨论之前,不妨先探讨一下在国际上备受口诛笔伐的烟草产业。与其耗巨大人力物力宣传戒烟、立法限定吸烟场所,为什么不直接消灭烟草种植与烟厂呢?回答是,烟草涉及从种植、加工到制造、销售等诸多环节,带动就业不说,还有巨大的税收贡献。另一方面,烟草产业无论从消费、医疗、保健品以及戒烟产品……拉动的都是真金白银的GDP。
必须警惕的是,房地产行业也已经呈现出类似的效应,而其独特的体现方式有时会产生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且有悖于中国经济整体协同进步的“吸血效应”。
让我们观察一下购房资金的流向,在县城这一级别上,其商品房购买主力多来自周边乡镇和农村赴大城市打工族;由此向上,县城人口会去城市购房,小城市居民乐于去省会等大城市购房。而无论哪类人,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或是子女已先期前往,都愿意到一线城市买房。理由简单且充分,一是为了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教育等配套,改善生活环境;二是把资金投向越大越发达的城市,增值幅度就越大。这一理论,在近两年这轮房地产业浮沉中印证得格外清晰。
吸血效应对于短期内的GDP增长具有立竿见影之效。然而,这一模式的弊病在于终端购买力无法长期与土地和物业的增幅匹配,巨额的投资难于进入普通百姓的钱包。一方面,长涨长红的价格诱惑必然让投资力和消费力更多地聚焦于此,让其他消费越发疲弱,从而阻碍这些行业的振兴。另一方面,这种财富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的输血效应会更加拉大地域经济差距,针对人群,就是财富高度向有房产投资能力者集中,而无力投资者,事实上丧失了这一资产收益的机会,加剧贫富分化。长此以往,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梗阻效应和危害难于估量。
在市场经济更为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更精于投资的人们并没有对房地产产生这么大的兴趣,原因是房价波动并不大,住房是作为使用品,应对的是所谓刚需或改善型需求,主要为自住,即便投资也多为获取租金。而在我国土地财政的凯恩斯定律依旧百试百应的前提下,地价必涨,房价必涨,房地产的投资功能必然占据主导,房地产行业的命脉效应和梗阻效应也必然会越发显现,这一问题并非从消费终端增税便可解决,更疏并举,从源头方可医治。本报记者周村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