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考古工作者在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南安东田镇桃园村古溪发现一座全是巨大鹅卵石及条石砌成的石堡。考古专家称,它是泉州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座石堡,已有400多年历史,建成后曾抵御过倭寇的入侵,虽然已经荒废,但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荒废石堡成了猪圈牛棚 石堡是一个长方形建筑,长37米、宽31米,墙体内外全是用鹅卵石及条石砌成,历经数百年风雨,虽说已经没有了屋顶,只留下高约8米的墙基,但依然雄伟屹立。石堡的三面是护厝房,外墙也是石头,但内墙是由土夯成的,非常牢固,石堡大门上阴刻“怀珠”两字。
大门是个圆拱门,墙体厚达2.5米,有两道门,但门板已经不复存在了,门臼就宽达12厘米,可见门板很厚,坚不可摧。
走进古堡,这里俨然是另外一个世界,面积很宽阔,地板由也圆圆的鹅卵石铺成,有五六个猪圈牛棚,显然已经荒废很长一段时间了。
石堡曾抵御倭寇的入侵? 据介绍,桃园古溪村目前有1500余人,大都姓林,是古堡主人的后裔,“石堡建于明朝中期,有400多年历史了。”74岁的林公开老人告诉记者,400多年前,桃园林氏先祖元佑公从水头迁来东田桃园古溪,看到这里风景优美,就决定在这里定居。“修建石堡的是元佑公的二儿子林管。”林公开老人说,林管别名“经山”,明朝时期沿海倭寇猖獗,广有资财的林管怕村庄毁于倭寇之手,就花费家产,经过数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一栋远近闻名的石堡。石堡建成后不久,就有倭寇入侵东田,当地全村人口只有100余人,包括邻村的数百名百姓全部躲进石堡避祸,“里面有粮食,又有水井。”倭寇围困数日,使用火攻不但久攻不下,还因为堡内百姓用长矛弓箭反击,自己反而死伤了不少,倭寇无奈只好退兵。66岁的林凯老人告诉记者,石堡不但成功抵御了倭寇的进攻,在历史上还多次防御了土匪,真正起到了保家护乡的作用。考古专家刘志成告诉记者,古堡抗倭的说法应该可信度还比较高,明代东田曾出了一个著名的抗倭英雄欧阳深将军,曾多次在东田、英都一带与倭寇血战,而当时整个泉州乃至东南沿海都是“倭祸”重灾区。
希望能找到台湾的乡亲 “新中国成立前还曾做过几年学校。”林公开老人说,到了文革期间,由于人为的破坏,石堡已经基本上荒废了。林公开老人说,石堡还是涉台文物,因为桃园古溪村林氏有另一支去了台湾。文革期间,桃园古溪林氏族谱被烧毁,根据世代相传的说法,元佑公生了两个儿子,老大林真去了台湾。“我们希望能找到台湾的乡亲,让他们回乡谒祖。那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台湾的族谱来弥补桃园古溪林氏族谱的空缺。”(请提供线索的刘先生领取?线索费)刘志成:泉州市区马坂巷20号
东田地名的来历东田地名来源于唐禧宗年间(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入闽,从同安登芹山、驻凤巢,到万夫寨,黄巢站立巅峰,察看地形,见东方莒溪西畔、田园阡陌纵横、西南层恋叠障、峰如剑戟,一时感慨,对部下说:“东方美好良田,西方高如利刃,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后来为怀念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遂将该地命名“东田”。(罗剑生林劲峰) (来源:东南网-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