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软硬兼施是根本
近日,中国商务部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意在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使外国人不再仅仅将中国看成一个成本低廉的市场。
特意在网上找来这则广告看了一下,说实话广告拍得中规中矩甚至有些保守,不过意思都已经表达清楚了: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完全印上某国制造的标签,它们往往是合作的产物,一厢情愿地把“中国制造”妖魔化,其结果无论是对生产商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只能是双输。
首先我们要探讨的是为什么要推出这则广告?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通过广告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观点,而不是在谈判桌上?《河南商报》的评论告诉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以官方谈判为主,但似乎效果并不理想。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人将减薪、裁员的烦恼和委屈转嫁到中国产品上,认为身边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抢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可以说,正是美国民众的支持,美国政府才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评论指出,与其费尽心思与官方沟通,不如改变美国民众的看法,进而影响美国的政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务部为“中国制造”做广告,并强调中国产品里,还有美国的技术。“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另一个解读是,“中国制造,世界赚钱”,排斥中国产品,也会让本国人受伤。
当然广告针对的不止是美国民众,而是整个世界。其实这也不是我们的发明创造,而是一种“国际惯例”。《华商报》的评论指出,按照科学论证而言,如果一国呈现给国外消费者的是正面形象,那么这一正面形象会导致消费者对该国产品产生积极评价;反之,会导致消费者对该国产品产生消极评价,甚至偏见——这一规律被称为
“原产国效应”。从实际看,一个国家在对外形象上的塑造和传播,往往与该国制造成正比。
不过反过来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正面宣传国家软实力的同时,我们的硬件也必须要过硬,否则我们的宣传就会被认为是虚假广告,贻害无穷。《第一财经日报》指出,“中国制造”也还有必要继续苦练“内功”,充分体现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自主创新的尊重,以及对质量安全的尊重。惟有如此,“中国制造”才可以说是“软硬兼施”,从根本上提升及改善国际形象。
的确如此,所谓“德国制造”或者“日本制造”,就是靠着质量和信誉来支撑的,只有当你的产品符合你的宣传时,品牌效应才能确立起来。比如去年的北京奥运会,就让全世界认识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所以在今年的电影《2012》里,导演才把拯救世界的任务交给“中国制造”。话说回来,这部电影倒是和我们推出的广告有异曲同工的意思,起码都表达出了一个主题——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今日观察员
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