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网络炒作制造“不上课教授”假新闻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02日07:23
  11月18日,天涯社区里,一篇名为“青岛大学杨越教授,你学生叫你回校上课”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帖子以学生的口吻称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版画系教授杨越,在两年多时间里“从未给学生上过课(全由年轻教师代课)”,“学生给他打电话永远不通”,“他所主管和从事的所有本职和社会工作全部陷入瘫痪”。

  帖子称其为“最牛教授”,两年来不上班照样拿全额工资,津贴、奖金一分不少。“作为一名教授,他的职业道德和良心哪儿里去了?作为学院的副院长,他的责任与义务哪去了?”帖子中提到,既然杨教授连基本的教学都放弃了,就不配再拥有这些头衔。至于杨教授去了哪里,帖子里给出的答案是,杨越教授去了北京,“租房子卖字画”,为的是给自己谋取利益。

  此事件先后由多家媒体报道。但记者在青岛大学采访中发现,事实与该帖所述大相径庭。

  学生印象:杨教授人很好

  据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敏介绍,杨越是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同时身兼美协和政协等职务。杨教授社会事务比较多,平时在校时间确实比较少,但肯定没有两年不上班的情况。

  记者拨通了已经毕业的05级版画班班长黄志帅的电话,他向记者证实,在2008年有两周的课,是杨越教授上的。“综合版画课比较重要,是杨教授亲自上,创作与构图是厉晓东老师代上的。”黄志帅说,版画班的专业课排的比较少,所以杨教授的课本身就很少。“但是他不忙的时候,一般都在学校的画室里,我们有问题去找他时,他很热情。”

  黄志帅告诉记者,杨越教授确实比较忙,能见到的时间不多,但肯定没有对学生不闻不问的情况出现。

  在一份由张敏提供的,盖有青岛大学教务处公章的排课表上显示,杨越教授在2007年至2009年中,每年都只有8周左右的课程安排,其中采风课的安排占了一半左右。“采风课都是带学生外出写生,不是课题讲授。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安全带出去,再安全带回来。这样的课,是教授上还是讲师上,区别不太大。而且这是毕业班的课,大四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在校外实习。”

  张敏说,版画系在美术学院是最小的系,“每年只招15个学生,现在在校的也只有65人。他们的专业课本来就很少,杨院长又有行政职务,所以排的课就更少。”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党组书记蓝信学也向记者表示,杨越教授两年不上课是不可能的,“综合版画这样比较重要的课程,一般都是教授亲自上的。”

  蓝信学说,教授不上课在青岛大学是件大事,“要是真那样,早就解聘了”。在几年前青岛大学就曾解聘过3名长期不上课的教授,此后各个院系都对此很敏感,这两年便没有教授长期不上课的事情发生。

  蓝信学还表示,美术学院的教学方式跟别的院系有很大的区别,“学生需有一个成品或半成品的时候,老师才好来指导。所以教师都是先把作业布置下去,然后看学生作品,而不是在课堂上一笔一画地进行教学。”

  “所以,美术学院的学生最关心的不是教授来上的课,而是教授能否在作品上给予指导。”蓝信学说。

  个人纠葛招来网络炒作

  在采访中,美术学院的教师大都表示,杨越人很老实,平时话也很少,不是那种耍大牌的人。

  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了杨越教授,他表示网上的事情他知道,但他不想回应。“这都是编的,没有的事。我知道也不是学生发的,是我们学院的一个年轻女教师发的。”随后杨越教授挂断了电话,并且不再接听。

  据知情人士透露,杨越最近经常不在学校,确实在躲学校里的什么人。该人士称,杨越在离婚之后,有一段不顺利的感情,这次的网上炒作可能就与此有关。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发帖人,发帖人自称是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代表,是因为“校方一直不回应我们的呼声而选择在网上发帖”。当记者提出见面采访的要求时,对方表示拒绝。同时,发帖人以在上课为由不接听手机,只以短信方式与记者联系,一天有70条左右。而且,其自称是学生代表,但并不清楚学院党组书记的名字,仅知是蓝书记。

  当“网络推手”变成“网络打手”

  据一个网络论坛的资深版主介绍,目前的各大论坛都“潜伏”着大量的网络推手,很多帖子都是明显经过策划后推出的。“有负责发帖的,有顶帖的,回复什么内容都是事先就定下来的,甚至故意制造一些争论。但你只要把这些发帖和顶帖的人,以前发过和回复过的帖子看一下,就会发现他们是相互回帖的一拨人。”而“最牛教授”的帖子就具有这个特点。

  去年汶川大地震后,某知名凉茶的网络炒作成功,让网络推手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据了解,以北京为例,专门的“网络推手”公司就有100多家。业内人士称,中国现在的专职“网络推手”至少有数万人。他们潜伏在互联网各大论坛,通过发帖、写博等形式进行着病毒式宣传推广。

  目前网络推手涉足面越来越广,诱导性传播领域越来越大。不少专家担心,在利益驱动下,如果“网络推手”变成“网络打手”,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就有可能被误导,影响判断。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