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学术论坛”举办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9年12月02日15:42
日前,全国首届“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学术论坛”在兰州举办,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及院校的364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山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的布局和安全。
360多位专家共同关注城市地质灾害防治
此次论坛上,城市规划与地质灾害评估,基于地质灾害治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城市边坡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新理论新技术与规范,极端风险条件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体相互作用和对策研究,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等议题,成为代表们关注的问题。其中,王思敬、郑颖人、卢耀如、邹德慈、彭苏萍几名院士分别做了主题为《山地城镇地质灾害与与风险对策研究》、《抗滑桩与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与工程应用》、《城市区地下空间引发地质灾害问题研究》、《城市规划与土地适用性评价》、《煤炭资源开采与城镇地质灾害防治》的报告,并就具体的问题进行详尽的阐述。这对山区城市建设的地质灾害调查、勘察、评价、整治,以及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和减灾风险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州的地质灾害防治之路
甘肃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论坛上,甘肃地质环境监测院和兰州市国土资源局介绍了具有兰州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之路。
2004年初,兰州市成立了市、县(区)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每年都安排专项防治经费,积极开展防治工作。2004年起,兰州市先后编制实施了《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年度方案》、《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兰州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施意见》、《兰州市地质灾害金地安居工程实施意见》、《兰州市地质灾害快速反应制度》以及《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而这些也为地灾防治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兰州市政府和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的有力支持下,2006年起兰州市国土资源局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联合开展了多项基础调查及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10万区划调查;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监测预警工作;初步建设兰州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市区1∶1万风险区划和多项科研论证。
为兰州860多处重要地灾防治出谋划策
甘肃省山区城市地质结构复杂,尤其省会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较多,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市因地质灾害已造成670多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兰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因此,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由市区河谷平原向南北两山坪台沟壑地带的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区延伸扩展,使得这些地区的险情逐年加重,全市受威胁的人口和财产数额逐年增大。目前,兰州市境内已有863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区,其中在主城区和人口稠密区有巨型隐患39处,约2600多亿元资产正遭受严重威胁。
对此,出席论坛的专家在考察了兰州市城关区盐什公路边坡、九州区石峡口、皋兰山等城市建设规划与滑坡防治等工程现场后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兰州市开发新区选址时,须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将些作为法定性程序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兰州市城区土地面积紧张,已开始大量削山造地,在削山造地之前,应做好科学论证形成报告,请有关方面论证批准后,再进行施工;兰州在两山夹一河的空间里,城市发展可以考虑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行土地资源多重利用。
为全国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为期3天的论坛,取得了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成果。论坛的召开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也为全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与做法,包括:大力开展山区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防治,推动科技进步,不断总结理论创新与政策创新成果,为国家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以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城市建设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础上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制度,作为法定程序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引进新机制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和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整治与土地开发;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行土地多重利用,解决城市建设地面用地不足的困难。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地下、地上一体化规划建设,有效保护地面空间环境,在总体规划下,改、扩、建城市,解决突出的城市用地问题,使城市地下空间化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和新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立兰州黄土高原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示范区,为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试验平台和积累经验。(记者秦锦丽)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