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炒楼被套浙商资产蒸发逾20亿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2月02日14:42
温州商人在迪拜约50亿元的投资项目基本暂停,尚未撤离的浙商大多选择继续观望
迪拜曾是007电影的最佳舞台:蓝色海湾、黄色沙漠、白袍阿拉伯人,直升机降落在梦幻般的帆船酒店。这里是科幻片中的未来星球,印度人、阿拉伯人、欧美人、中国人……全世界200个国家的人们,在这个免税天堂旅游、购物、经商,铸就文化的大熔炉。然而一场金融危机之后,天堂顿时有些黯然失色。
阿联酋迪拜政府将重组迪拜世界集团的消息一经传出,全球股市、汇市、金价望风而跌。刚刚恢复的市场信心显得格外脆弱,而中国市场距离迪拜市场最近、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浙江商人。事实上,受金融危机影响,从今年初开始,不少浙商就开始撤离迪拜,而部分未来得及撤离的浙商,已经被大幅缩水的楼市套牢。
迪拜淘金华商半数来自浙江
迪拜曾以非常宽松的自由贸易政策和商业环境,吸引了多达10万的华商前往淘金,而其中素以商业嗅觉敏锐著称的浙商占据人数一半,达5万多人,主要来自温州、台州和义乌等城市。迪拜也逐渐成为“浙江制造”在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浙江出口中东、非洲等地的商品,很大一部分要在迪拜中转。从2003年开始,迪拜的楼市一路看涨,大批投资房产的中国商人蜂拥而来。到2007年华人投资客户有约24%来自中国。而在迪拜的中国商人里有六分之一都是浙江温州人。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记者表示,迪拜危机对温州商人影响较大,“这几年温州商人在迪拜的投资大概有50亿元人民币。金融危机后这些投资项目发展已经放缓,而现在基本都已被叫停。但直接经济损失现在还无法计算。”据了解,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初以来,浙商在迪拜的相关业务已遭遇冲击,而此次迪拜主权债务危机使得浙商再次遭受重创,尤其是房地产业,有消息称“浙商在迪拜楼市投资已损失近半,粗略估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
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表示,浙江商人在迪拜的贸易业务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受到影响的就是房地产。“我四年前买的一套别墅是300万迪拉姆,现在已经下滑到200万迪拉姆。”
据了解,许多在迪拜从事传统贸易的浙商手头都有多套房子,这些房产的总价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除了自住外大多都是用来投资。而随着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迪拜楼价开始缩水,目前已下跌逾半。
房地产开发鼎盛时期,迪拜拥有的高楼起重机,就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建设案都可以冠上“世界最大的”、“区域最大的”头衔。而这些奇迹,都是迪拜三家皇家房地产公司的手笔。开发商凭借很少的首付金就可做投资,生产出来的房屋买卖高度自由,买房也只需要付一点首付款就可以交易,房价一下子被哄抬攀升,当时有个别楼盘价格增长10-15倍,而如今很多又被打回了原形。
“上海岛”被指亏损最大
一位温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迪拜危机对单个华商而言,受损最大的当数温州商人胡宾”。2007年胡宾花费2800万美元买下迪拜“世界地图岛”中3万平米的“上海岛”。一时间胡宾声名鹊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商人成为各大媒体热捧的对象。胡宾称,该项目2008年初动工,预计用两年时间建成,建设总投资需12亿元人民币左右。
按照计划,岛上将建70栋别墅和1个小型度假村,“这些豪宅会吸收世界各国的建筑风格,交通完全依靠水上、空中,因此,每个建筑都配有游艇码头、直升机停机坪。”此外岛上还将开挖代表黄浦江的“S”形人工河,河边“翻版”建设外滩、陆家嘴等上海的标志性景观和商业气象,河上3座大桥的风格则分别模仿黄浦江上的南浦、杨浦、徐浦大桥。
不过上海岛项目已因金融风暴被紧急叫停。除了胡宾,还有一些温州商人在阿拉伯其他酋长国如沙加等地搞地产开发,目前这些项目进展较慢。
“现在没有你们说的压力那么大,因为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胡宾认为,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迪拜是一个环境很好的市场。
“上海岛”是胡宾投资海外的第一个尝试,尽管到今天项目仍在搁置,但是当初投资这个项目也充分考虑了风险。“一个人改变不了市场。也推动不了市场.现在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那就让小岛晒晒太阳,先放在那吧。也许三年或四年,也许十年八年,等市场好了再开发。”
至于迪拜世界诱发的债务危机是否会推迟全球经济的复苏,胡宾表示“我无法估计,我要去问问穆罕默德酋长,看他什么力度,采取什么措施。”
部分商人改投资为观望
周德文去年和前年曾两次带领商团考察过迪拜。“迪拜不像它周边的国家,有石油等资源,迪拜完全依靠房地产、旅游业经营城市,所以有点空中楼阁的感觉,当时就感到有些危险性,后来他们投资也很谨慎。”他说。尽管如此,迪拜神话的繁荣还是一度成为浙商追捧的对象。
一位在迪拜经营了8年电器生意的温州商人刘女士表示,危机对货物贸易方面影响不大,无论从客户、商家还是接受发货的程序,都没有什么影响。“大家都早已习惯这种危机的感觉了。”刘女士说,一些同乡在海外的投资项目搁置,就转而投向国内。
据周德文介绍,目前浙商在迪拜的投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房地产,比如“上海岛”、“温州岛”等人工岛项目,以及宾馆酒店等不动产项目。另一个是一些专业市场,比如服装市场、眼镜城、五金建材市场等。
“温商在迪拜的一些大型项目仍需要从国内吸引资本。迪拜危机发生后,国内资本很谨慎,所以这些大项目基本都停掉了。结果导致给这些项目提供资料的专业市场需求锐减,迪拜的旅游业也受到牵连。”周德文表示,这种连锁反应很快会延伸到其他领域,“恐怕两三年内都很难恢复。”
“之前一些温州商人的融资方式是"募小钱筹大钱",把温州当地不少民营商人的零碎资金,凑起来到海外投资。”周德文表示,这种融资模式在金融危机中断裂。
“迪拜危机对温商的机会损失是很大的,但温商们并没有撤出迪拜,只是由投资状态改为观望。一旦市场有好转趋势,他们会马上启动项目。”周德文认为,“毕竟阿联酋是中东比较富裕的国家,沙特、科威特也不会看着它倒下,一定会帮它走下去。”
一位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撤回资金的温州商人,也向记者表示温商在迪拜的状况并没有那么严重。“现在迪拜政府提出,没有动工的开发商可以以当年买地的价格,购买同等价格的已建楼房。但温商们都愿意拿地,等市场好起来再来开发。”- 对话
“投资前已做最坏打算”
温州商人胡宾两年前买下迪拜“上海岛”,称受迪拜房地产缩水影响,投资现都已经转到国内
2007年10月9日,44岁的温州商人中州国际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胡宾花2800万美元在迪拜买了一个3万平米的人工小岛“上海岛”。这是当时中国人在中东数额最大的房地产投资项目。但仅仅两年之后,迪拜的房地产业连遭重创,胡宾买下的这个“上海岛”也成为别人眼中炒楼“被套”的典型。本报记者昨日电话采访了胡宾。
外贸业务受影响很小
新京报:今年回过迪拜吗?
胡宾:已经一年多都没去了。迪拜市场比较萧条,个人没办法改变市场,现在建房子也没人要。在迪拜的两个项目两年前都停了,现在投资都已经转到国内了。只是投资重点、投资方向转向国内。现在只是房地产受到一些影响,其他业务比如外贸,受影响很小。
新京报:迪拜危机对你影响有多大?
胡宾:肯定受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我2007年在迪拜买“上海岛”时,金融危机还没来,房产泡沫也没起来,所以价格是比较实在的。在迪拜做买卖的中国商人,都是在人生的大浪中长大的,抗风险能力很强。况且有实力的老板是可以等市场好起来再回来投资的。
新京报:有报道说迪拜楼市降价一半,浙商资产蒸发20亿。是这样的吗?
胡宾:迪拜的情况根本没有媒体报道得那么严重。我们温商在迪拜赚了钱,以前是投到迪拜市场,现在迪拜市场情况不好,我们转投到中国市场,这有什么错。所有的商人都会这样做。
新京报:你当年买下“上海岛”,在国内受到很大关注,想到过转手吗?
胡宾:我当时买地花了1亿元,后来有一个欧洲的商人让出5亿元人民币的利润转手给他。我能卖吗?那等于把中国人的面子卖掉了啊。
新京报:现在后悔吗?
胡宾:谈不上后不后悔。谁都没办法预料未来的事情。虽然我的两个项目都没有启动,但我一直跟迪拜政府保持很好的关系。他们也觉得我是真正做事的人,所以在迪拜,我们温商留给别人的印象是非常好的。
如果失败就算打水漂
新京报:迪拜的房价现在跌到什么程度了?
胡宾:只能这么说,还没有跌到我当年买地的价格。所以我现在还没有受到影响,只是暂时没有启动,因为没有市场,房子盖出来也没人买。但将来市场好转,我一定会把“上海岛”建起来。不管是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只要市场回暖,我就要把它建起来。
新京报:十年后,“上海岛”还会是赚钱的项目吗?
胡宾:市场的变化真不好说。但人的一生中做不了几个意义非凡的作品。谁都不能预测未来。至少现在的市场环境,谁都不会去投。但当时的市场环境很健康,不过我们都做了最坏的打算。
新京报:当时,你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胡宾:虽然我们希望每个项目都能成功,但我们在做任何一个项目投资之前都会做最坏的打算。我当时最坏的打算就是整个项目失败掉,1亿元打水漂,愿赌服输。成熟的企业家都应该有这样的考虑,投资之前做最好、最坏的打算。在我看来迪拜危机对温商的影响并不大。(记者/林其玲胡红伟) (来源:《新京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