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广东援建汶川“十大民生工程”采访札记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03日21:45
  新华网四川汶川12月3日电题:灾区苍生大如天——广东援建汶川“十大民生工程”采访札记

  记者刘大江、曹妍

  “512”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破碎山河和苦难黎民,一位诗人曾经预言:“曾经灾难的土地,必将绽放美丽的花朵”。

  12月3日,广东省援建汶川县“十大民生工程”333个项目正式交付使用,这些工程项目不仅优先建设和竣工,而且耗费资金占广东省对口援建资金高达八成。

  灾区苍生大如天。因为生动体现了灾后重建“以人为本”理念,因为将灾区群众生产生活设施的恢复重建放在首位,“十大民生工程”在老百姓心目中成为灾区美丽的花朵。

  “十大民生工程”为新汶川的未来奠基

  漩口镇集中村一户农家乐门口,一块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总理来过我的家”,这是陈茂云的农家乐的名字。院子里堂屋的门梁上,挂着温总理和陈家娃娃亲切交谈的大幅照片。

  陈茂云的新房去年10月就建好了,今年4月,3间屋6个床位的农家乐也开张了。援建方给他们组织了几个旅游团,8个月下来收入5千多块,但陈茂云在村里还不算挣得多的,集中村一共8家农户试点农家乐,其中4家8个月收入超过1万元。

  漩口镇集中村是汶川县“十大民生工程”之首——农房重建的一个缩影。“512”大地震中,汶川县农房倒塌率达70%以上,3800多户遭到严重损毁。截至2009年11月底,除映秀镇三个村783户和因道路建设、集镇拆迁、教育园区、工业园区建设、地灾避让等需二次搬迁的872户计划在明年春节前全面完工外,汶川县其余所有重建新房和维修加固农房均实现了“三个100%”,即100%竣工、100%搬出过渡房、100%迁入新居。

  广东省安排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资金达82亿元,其中80%用于民生工程,广泛涵盖城乡居民住房、教育、卫生、供水、道路、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农村公共服务、农副产品流通、防灾避灾等众多领域。整合资源,以人口为基数,统筹配置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面向广大的农村,广东援建方统一规划乡镇和村级的公共服务设施,融合卫生、文化、社保、生产服务、党员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使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覆盖,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了百姓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能喝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中山市援建工作组组长黄永林说,民生工程不仅是修房盖楼,更重要的是帮当地群众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新汶川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种广东元素创造援建奇迹

  “十大民生工程”正式交付使用,使得新汶川的发展提速。在这看似匪夷所思的援建奇迹背后,有三种至关重要的广东元素发挥着巨大作用。

  第一种元素是“广东速度”。仅用不到500天,广东援建汶川县“十大民生工程”333项建成并交付使用,个中艰辛,令人感慨万千。硬件和软件设施都属一流的水磨中学,广东佛山援建方的工期只用了163天,其间克服余震、供水、供电、建材、运输、地质和天气等困难,“5+2”“白+黑”“三班倒”,昼夜施工,不畏艰苦,被誉为“水磨速度”。由于工作太忙,水磨中学项目总指挥梁品超曾多次拒绝家人来汶川探望他。佛山援建工作组组长刘宏葆感冒、喉咙发炎,吊着盐水无法说话,还是坚持用铅笔在纸上写字指挥援建工作。“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正在“水磨速度”引领下从废墟中迅速崛起。

  “广东速度”,诠释的是责任之重,是信念之诚。这是命令,雷打不动;这是决策,必须执行;这是承诺,一诺千金。

  第二种元素是“广东力量”。经检查验收,广东援建的“十大民生工程”333个项目,全部达标,先进的技术工艺所铸造的“广东质量”,诠释着“广东力量”的重要内涵。

  “广东力量”还体现为先进的理念。广东对汶川的援建,着眼科学谋划汶川未来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第一命题,处处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许多来考察的领导和专家感叹,“广东编制的汶川县规划,在某些理念上甚至已经走在了广东前面。”为了让一度陷入发展恶性循环的水磨镇走上科学发展之路,佛山援建组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水磨重建设计方案,让昔日工业镇废墟上正崛起一个现代“桃花源”。

  第三种元素是“广东精神”,这是广东创造援建奇迹的根源所在。广东对汶川的援建,着眼科学规划,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特点,比如震中映秀镇受损极其严重,援建工程着眼将其打造成汶川地震遗址旅游及纪念中心;县城威州镇,由于周围山体不稳定,在重建中将适当缩小人口规模,减少城镇职能;而水磨镇、三江乡,受灾相对较轻,未来将作为县域内主要人口安置区,着重向教育、居住功能发展。

  “民生优先”闪耀科学发展光芒

  在大地震中,汶川县城威州镇80%以上的房屋危破,真正成为一座“站立的废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广州援建工作组帮助威州找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着力将威州打造成禹羌文化特色岷江河谷旅游小城,带动产业调整升级,扩大社会就业,保证灾区恢复重建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要求灾后重建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震中映秀镇,由于耕地在地震中大幅度减少,在东莞援建组的帮助下,映秀镇想了三招提高村民收入:首先是选择局部放弃普通农业,把能恢复的土地整理出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可解决就业问题。其次是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向珠三角劳务输出。第三是发展地震纪念游,断桥、残破民居、山体滑坡现场都已经包装成为景点。村民们说:“现在收入并不比震前少。”

  科学发展还要求灾后重建着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广东援建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持当地产业重建。积极争取四川省支持,在成都金堂县设立4.5平方公里的广东汶川工业园,跨地域创建工业集中区,并安排广东省援建资金4亿元。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促进粤汶两地产业承接与转移,招商签约金额累计超过40亿元。帮助当地发展农业、旅游业,产业重建取得新进展。

  灾后重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州对口援建全过程开展群众参与活动。在规划设计阶段,在威州城区进行规划成果展示,听取群众对县城规划的意见,汇聚民智;在建设施工阶段,聘请群众质量监督员,廉政监察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先后在新建自来水厂、汶川一小、汶川二小等项目现场举办公众开放咨询日活动,派发6000多份调查问卷,请群众对援建项目进行评价。当地群众朴素地说:“小孩上学要到广州援建的学校,看病要到广州援建的医院,居住要住广州援建的房屋。”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