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历史巨变 全球关注——国际友人热评新中国60周年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04日08:35
  庆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同时也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国际友人,包括各国政界要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纷纷发表评论,高度赞扬我国6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表达热情的祝贺和友好的期盼,这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一、“中国已经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大国。”“60年中国由世界"贱民"变成世界强国。”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贺电:“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谨向你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大国,中国人民理应为此充满自豪。”贺电还说:“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与中国类似的工业化国家,都可以从中国的发展、变革和开放中取得经验并获得信心。”

  法新社记者若埃尔·加吕9月24日著文指出:60年来“中国从"贱民"变身为世界强国”。文中指出:“60年前中国既落后又孤立。如今它是影响力广泛的世界强国。”“1949年刚刚经历了日本占领的中国,百废待兴,5亿人民生活贫困,目不识丁,靠天吃饭。”“这个曾经被视为贱民,在冷战时期夹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左右为难”,如今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上发射载人飞船的三个强国之一。”二、“中国神话般的进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已经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激励着世界人民。”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贺辞中指出:“正值中华人民共和成立60周年之际,我谨向中国人民、中国政府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自1971年我首次访问中国以来,这个国家在经济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并激励着世界人民。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整个中国感到自豪,它以精湛的规划、完美的技术和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震撼全世界。”

  日本众议院前议长指出:“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且是世界一流的文化大国,经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现在已成为贸易总额世界第二,国内总产值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对此表示深切欣喜。”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华友好联合全主席达尼洛·桑托斯来电祝贺,贺辞中说:“6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这一刻起,中国遭受屈辱和苦难彻底结束了。”“邓小平以非凡的智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使中国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中国神话的进步和巨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三、“中国向贫穷、饥饿、官僚、分裂宣战,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人民将谱写更加壮美的篇章。”

  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前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讯。”“中国是一个为新时代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家。中国向贫穷、饥饿、官僚、分裂宣战,取得巨大的成功,提高了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给他们带来希望和尊严。”

  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曾81次访问过中国,他以亲身的经历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史。他在贺电中说:“在人类历史最喧嚣的20世纪,最重要的一项和平时期决策就是1978年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市场经济。”“中国平均以10%这一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使逾4亿人摆脱了贫穷。中国将很快发展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它的发展惠及了亚洲邻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在2009年保8%的增长,成为避免世界经济滑向深渊的一个主要因素。”他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抱有坚定信心。他说:“我坚信,中国领导人将不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率领人民谱写比今天已经取得的恢宏成就更加壮美的篇章。”

  四、“中国在成为全球强国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正处在不断上升的势头上。”

  美国《时代周刊》9月28日刊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研究项目主任沈大伟的署名文章,题为《中国的繁荣之路》。该文叙述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景:“那一时刻中国人民充满了自豪和希望”。令人叹息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曾经出现过曲折和混乱。然而“60年后的中国,从各方面来衡量,还是在成为全球强国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该文主要从经济数据上说明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文中指出,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不久将超过日本。“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可能会在2020年赶超美国。”

  俄罗斯《新闻时报》9月30日刊登题为《新的领导者》的文章,作者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雅科夫·别尔格尔。该文预见了未来世界格局和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文中指出:“当代中国正在重返儒学,中国不会西方化,而世界将会中国化。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上海将取代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汉语将与英语竞争。儒学将在世界盛行。”当然,这种观点只是一种预想式的设计,是一种猜想。文中突出强调了“北京模式”的国际影响力,认为“中国模式从西方思想中吸取了与建设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有关的东西,这使中国模式有吸引力,真正具有普遍意义”。

  五、“中国是第一个走出经济衰退的大国。”“中国在引领整个世界摆脱这场危机。”

  《美国纽约时报》9月15日刊登艾伦·惠特利的署名文章说道: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是第一个摆脱衰退的大国。”“北京已经以迅速、强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赢得尊敬,中国银行目前为止在这场风暴中安然无恙。”

  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很可能继续利用所获得的影响推动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中国想尽办法把巨大的美元储备转换成从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中国长远经济富裕和自身利益的资产。”

  英国商务大臣彼得·曼德尔森最近在北京说:“中国费尽苦心,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小心处理各种关系。但是,中国现在已经别无选择,中国的经济地位要求它担当最高领导角色。”他深有感慨地说:“北京在亚洲决策国、在世界组织、在有关国际金融结构的争论中都发挥越来越主动的作用。中国甘愿坐在场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六、“人民币将成为基础货币。”“未来将是"中国时代"”。

  日本《呼声》月刊8月号刊登该刊记者对美国知名投资家罗杰斯的专访,题为:《中国进化的管理模式》。该文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高度评价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取得的重大成就,并预言人民币必然会代替美元成为基础货币,未来将是“中国时代”。

  罗杰斯指出,美国正处在严重的经济衰退中。欧洲国家以及与欧洲有关联的亚洲国家也处于同样状态。如此严重的信用危机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但中国借助银行贷款可以使本国产业尽快得到救助。这对世界经济无疑起到推动作用。虽然中国没有能力来拯救世界,但至少可以对全世界人们的信心起到很大鼓舞作用。”

  罗斯杰预言:“我曾经讲过美元基础货币的地位早晚会被其他货币取代,现在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是人民币。虽然人民币很快取代美元是不现实的,但从长远看完全有这种可能。”他说,现在巴西总统卢拉已经向中国提出用人民币结算的建议,或许不久台湾与大陆的贸易将会使用人民币。“如果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人民币就有必要变成自由流通的货币。”

  罗杰斯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中国变化的方向非常正确,我认为今后将是"中国时代"。”世界银行行长罗勃特·佐利克在贺信中说:“中国的成功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世界银行树立了榜样。我们期待着继续同中国的伙伴关系,并相互借鉴学习。”

  七、“中国善于将不利条件转化成有利条件。”“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样本。”

  巴西利亚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阿尔热米洛·普洛科皮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善于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中国人口多是不利因素,但中国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60年来取得了辉煌进步和发展,让13亿人口成功地进入消费市场,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就。中国人开始了消费,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信息来源,更好的食品,更好的发展工具,人均寿命也得到了提高。所有这一切,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尤其对处于同样发展阶段的巴西来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普洛科皮奥在采访中对中国的古老文化和科技贡献极为赞扬,他谈到,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今天的西方所使用的许多东西,都要归功于中国人,比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就连我们常食用的面条,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又逐渐获得了它 一直在历史长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八、“中国模式创造了奇迹。”“中国模式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

  越南共产党中央宣教部前副部长、越共电子报总编辑陶维括,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视角,对中国模式作出了理论概括,他认为中国经验有三条:“第一,最重要的是选择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符合自身潜力、符合国民意愿、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发展道路。第二是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具有先进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凝聚了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保持了社会的高度统一,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第三是保持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睦。团结才能昌盛。团结正是凝聚全民族力量来实现同一目标的关键。”陶维括说,他在党中央宣教部工作15年,他认为中国的经验对越南很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九、“中国、中国人好样的!”“中国的进步给非洲以希望。”

  南非著名学府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马丁·戴维斯是一位“中国通”,他先后30多次访问中国,他对记者说:尽管60年中国有过困惑和挫折,但“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始终让他感叹”。他认为中国的发展,一方面“缘于中国领导人的英明领导和因地制宜的政策”,同时“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推动中国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他认为“中国的发展给非洲带来了信心、希望和机遇”。

  津巴布韦学者、非洲农业研究院执行董事毛约对记者说,津巴布韦完全可以推广中国的经验。中国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没有完全照搬西方自由经济模式,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值得非洲学习。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的有关报道。 (来源:《红旗文稿》)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