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杨宪益身后的思考:中国文化如何全球传播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04日09:26
  我们中国读者如果想看西方名著,一般也会首选国内翻译家的译本。国际上一般提倡外语翻母语。母语翻外语,尽管可以做到不出差错,但对国外读者而言,阅读起来还是有隔膜。

  我们需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中外文化传播,要看到,翻译之后,还有出版、传播、接受,最后才谈得上影响力。杨先生的贡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太多的事情有待我辈继续努力。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 宾:谢天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暨翻译学教授)

  龚丹韵:译界泰斗杨宪益先生的去世,引起了大众对翻译和中外文化传播的热议。杨先生一生致力于把中国文学翻译成英文,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您觉得这个领域今天我们做得怎样?

  谢天振:杨先生毕生的愿望,就是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全世界。如果我们真的认同杨先生的理念,那就应该把他所追求的,踏踏实实地做下去。毕竟,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并不是译文翻完就算成功了。它还涉及到一个更大的命题: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走向世界?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要把中文翻成外文,就自然而然走向世界了。其实并非如此。

  作家刘心武告诉我,他去巴黎时惊讶地发现,法国的文化学者们竟然都没听说过鲁迅,而其实我们已经翻译了大量的鲁迅作品。此外,我的一位博士生,论文就是“《红楼梦》英译史研究”。她发现,尽管《红楼梦》的全译本中,杨宪益先生的译本比起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的译本更加准确高明,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她在国外知名的几大图书馆发现,借阅率、引用率最高的是霍本,看过杨本的寥寥无几。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中国读者如果想看西方名著,一般也会首选国内翻译家的译本,比如巴尔扎克的小说,就会选傅雷的译本。傅译文笔流畅漂亮,贴近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懂法文的专家甚至觉得比巴尔扎克的原文更美。

  龚丹韵:既然选择本国人的译本是不可避免的倾向,而西方汉学家毕竟有限,中国文化想要走向世界,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谢天振:现在大家都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愿很强,成百上千种中国文化典籍被翻成了英文,初衷很好,但最后往往是:国内出版,国内发行几千册,躺在国内图书馆里。最多让国外留学生看,留学生回家乡后,可能还是选择他们国家的译本。与此对比的是,中法文化年上,有位中国作家的小说译本销售高达9万多册,关键就在于它由法国出版社出版,很容易经由法国的文化渠道流传开来。

  国际上一般提倡外语翻母语。母语翻外语,尽管可以做到不出差错,但对国外读者而言,阅读起来还是有隔膜。毕竟本国的译者更了解本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趣味。不过对中国而言,国外精通中文的人才实在有限,任其自然是不行的。所以目前的策略上,我们不妨积极鼓励国外学者、国外出版社多翻译点中国名著,甚至可以给他们配备中方的顾问,或者中外合作翻译等,在国外的流通渠道出版,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需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中外文化传播,要看到,翻译之后,还有出版、传播、接受,最后才谈得上影响力。杨先生的贡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太多的事情有待我辈继续努力。

  龚丹韵:让外国人来翻译,难免对中国文化有所误读。对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换了一位译者,让读者们大为吃惊,与原来的风格感觉居然可以完全不同。翻译究竟该怎么处理文化之间的差异?

  谢天振:中国的翻译历史经过两个阶段:清末民初时,我们对西方了解太少,为适应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采取的方法是“归化”。比如林纾翻译《福尔摩斯》时,说他“拂袖而去”,现在我们都知道西装袖口是做不出这个动作的。翻译中的这类扭曲,当时也无可奈何,必须先让中国人理解为先。鲁迅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极力强调保持语言的原汁原味,可惜他的实践并不成功,但那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值得肯定。随着我们对西方文化了解愈深,新时期的翻译,追求的方法是“异化”,尽量把有差异的文化信息直接翻给中国读者。其实翻译永远不可能百分百契合原著。有一句名言: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我曾对村上春树小说的第一个译者林少华说,“中国读者首先是通过你的翻译,接受了村上,喜欢上了村上,这就是你的贡献。”而现在,因为对村上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兴趣基础,读者希望有更贴近原文的译文,这也是很正常的。翻译异域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而西方对我们的了解才刚刚开始起步,不可能指望西方短时间内就能奉献出非常忠于原文的中国典籍译本。

  龚丹韵:随着年轻人的外文水平普遍提高,网友们组成了各种翻译小组,第一手的外国文化作品,从小说、电影到电视剧等,大多经由这些“字幕组”先在网上流传,您对此怎么看?

  谢天振:我对年轻人参与翻译持肯定态度,社会对翻译的热情,有助于整体翻译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了解翻译是怎么回事。上外高翻学院的学生中,最优秀的学员往往是非外语专业出身,反而外语专业的学生,局限于单纯的语言训练,缺少文化训练,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在翻译上显示不出自己的优势。

  现在翻译已经进入到一个职业化时代,充分利用因特网、电脑翻译软件,正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网上的字幕组也许还无意成为职业翻译,但是若干年后其中说不定也会冒出几个优秀的网络翻译家。

  翻译本来就交汇着各种学科、各种专业,职业化时代的翻译更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这样,翻译事业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