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慎选保健品 “贵的”未必是“好的”
来源:
中国广播网
2009年12月07日18:35
社会进步了,生活改善了,咱“不差钱”了,于是饱暖思“进补”。打开电视,翻开报章,保健品广告的宣传效果最让人心驰神往,吸引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且慢!如果仅仅根据广告词来进行选择,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贵的”就一定“好”,那不仅可能花了冤枉钱,还可能会贻误治疗,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些并非危言耸听,累积的教训早已数不胜数。
教训一:保健品不能等同于药品
保健品不是药,最多起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可以明确的是,保健品不能代替规范的糖尿病药物治疗。保健品买来后应该仔细阅读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看清标明的功效成分的名称、含量,以及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做到合理应用保健品。
教训二:要了解保健品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在买保健品时,一定要了解不同保健品的基本功效。一般来说,琳琅满目的糖尿病保健食品可以分为三类:无糖食品,如添加食物纤维的饼干、应用甜味剂的酥糖、饮料等;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类,如海藻、复合营养素等;植物营养素类,如黄芪、西洋参等。
无糖食品是用部分食物纤维和(或)阿巴斯甜、木糖醇等甜味剂代替蔗糖,食物纤维是一种活性多糖组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降糖、降脂,对糖尿病有益。但是甜味剂本身不能调节血糖,不过可以改善高血糖患者的口味,尝尝甜的滋味,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无糖类”保健品只是不含或少含蔗糖,其甜味剂如糖精等及所含的脂类等能提供少许能量,如果吃得过多也会影响血糖。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或不平衡,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复合营养素制剂,有一定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能量代谢通路、辅助治疗的功效。
另外,糖尿病人可适量服用滋阴、补血、补肾类补品,如西洋参、阿胶、黄芪等中药类补品。这类补品含有较多的糖肽、微量元素铬等。
教训三:所谓保健品或中药降糖也会有不良作用
很多降糖保健食品大多以纯中药成分为卖点,并宣称能起到迅速降糖的作用。有的甚至称其是祖传秘方。实际上,这些中药成分只是补肝肾的常用中药配方,并没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如果降糖效果明显,一定是添加了西药。目前对保健品的监管远远不及药品规范、严格,若加工工艺得不到保证,反而会引起有害成分的蓄积。
教训四:“贵的”未必就是“好的”
人参、鹿茸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虽是大补的上品,但糖尿病人忌吃此类补气、壮阳的补品,因其含有人参皂甙、动物类固醇类激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提高精力、增强食欲等作用,易与胰岛素产生对抗,不利于控制血糖,应少吃或不吃。
糖尿病人可以吃些药食同源类食品,如莲子、银耳、枸杞等。这类既是食物又是药物,味甘、性平、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一些作用温和的生物活性物质,且物美价廉、对血糖影响不大,可以适量选用。但桂圆、红枣等糖含量丰富,不宜多吃。
不可否认保健品在延缓糖尿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功效,但患者一定要牢记,保健品对于糖尿病充其量只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如果某些保健品夸大宣传有多种疗效或能“根治”“治愈”“完全替代药物和胰岛素”,千万不能轻信。
糖尿病患者应始终把“规范用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作为控制糖尿病不可动摇的铁三角,必要时去医院营养门诊接受专业、科学、个体化的咨询,制订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挑选合适自己的保健品。(郑璇蔡东联)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