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在网上发布代市长王荣问计网民的帖子《一起来当市长》以来,该帖就成为了深圳主要论坛中最“火”的帖子,目前浏览量已经过万,回帖量更是过千。
在这些回帖中,网友最关心的话题仍集中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上,最受关注的当属房价过高,而关内外交通一体化、地铁建设进度、医改何时惠及市民、幼儿园收费过高、深圳何时恢复碧水蓝天等都是网友关注的热门话题。
而在就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召开的首场座谈会上,王荣明确表示,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考虑的不是GDP,而是民生问题的解决;要让政府工作更加贴近民生、更好地符合市民的期望。
为此,本报记者遴选了最受市民关注的话题,回顾了深圳这一年来所作出的努力,并集纳了网友的建议。
房价何时降? 房价 政府这一年
深圳的 房价领跑全国,房价一直是市民最为关注的话题,并形成了对深圳市政府的一种强大压力。这一年,深圳在房地产方面发出了两个明确的信号:
一是多次强调加大对房地产投资的力度,努力扭转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局面。在深圳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刘玉浦、代市长王荣强调,要做好服务工作,使房地产商增强信心,加大投资力度,争取(房地产投资同比增幅)能够由负转正。
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在今年的深圳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3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2.57万套保障性住房,加快53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进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王荣透露了自己对“有深圳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考:一是在保证本市户籍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前提下,将住房保障的范围扩展至非户籍人口,特别是优先保障深圳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二是努力转变购房置业及投资炒作等传统观念;三是坚持高端市场化和低端保障化的双向原则;四是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提高保障范围和水平。
网友建议: 多建经适房加快旧村改造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超过80%的人来到这座城市时“两手空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梦想是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深圳的房价在全国都是“高高在上”,大多数人的买房梦遥不可及。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将现代都市年轻人的“房奴”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此次网友跟帖中,房价是出现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他们希望政府在保增长、保稳定的同时,能够多关心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让市民在这个城市有一个家。
网友“苦肉计”说:“85%的家庭没有购买住宅的能力, 房价与居民购买房屋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恶化,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房价太高且持续上涨,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形成的购买能力;迁移入城的农民更无能力在城市中购买住宅。”
很多人为深圳的发展贡献了青春,但始终没有自己的“片瓦”。网友“dannycdcy”说:“我为深圳贡献了N年时间,可工资永远跟不上房价,无安居何来乐业呀!”
网友“星星儿”也表示:“ 房价实在是太高了,像我们大学毕业七八年了,月工资6000元,到现在连首付都付不起。”
“买不起房何以安心建设深圳”、“如果真的为民办好事,请把 房价降一降吧”、“房价已经存在很大泡沫了,再往下吹,这个泡沫迟早会爆炸”……
网友踊跃为解决深圳住房问题建言献策,网友“sz_Maxwell”呼吁深圳学习同为典型移民城市的新加坡:“不要只知道建豪宅,现在的房价只能挤走真正想在这里大展身手的英才,要多建经济适用房,容积率要高些,像桃源村那样,因为土地不多了。同时加快旧村改造,建深圳的新加坡特色"组屋",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奋斗两年就能落户,吸引全国大学生来深就业、创业,全面提高深圳的人口素质。”交通何时不再堵?
交通
深圳这一年
2009年国庆节前夕,深圳地铁罗宝线(一号线)续建工程开通至深大站,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取得了象征性胜利。
纵观全年,深圳地铁建设进展飞速:3月16日,地铁3号线开始铺轨;6月8日,地铁2号线正线轨道开始铺设;10月20日,地铁4号线(龙华线)隧道全线贯通;11月20日,正在紧张施工的地铁5号线高架段全线贯通转入铺轨阶段。2号线赤湾至世界之窗段将于2010年6月通车;3号线双龙至红岭段将于2010年10月通车;4号线、5号线则计划在2011年6月通车。
随着深圳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的全面铺开,北环大道的改造将于明年3月底前展开,届时北环大道将按照滨海大道的标准改造,建设公交专用道、候车站等。与此同时,到明年8月之前,深圳将完成深盐路、香梅路、新闻路道路改造,全面修复破损的道板、道牙、护栏等设施,完成50%以上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改造刷新。
网友建议:
开通银湖山隧道连接关内外
网友“杰吖杰”说:“华强北附近一带的 交通实在是太恶心了。一堵就是几个小时,浪费了好多青春在车上。”
网友“jiaopiwa”说:“自打住到布吉以后就感觉到关内、关外两重天。深惠路作为通往大运会场的主干道,现在一片狼藉,叫人不忍目睹。路都拦上了,成天塞车,这个路修了几年了也没见到有一点起色……”
网友“barryyang”表示,希望政府能从根本上改善 交通问题。
关内关外一体化, 交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网友纷纷呼吁,希望市政府加快关内外 交通的对接。网友“sz的猫”说:“投更多的钱到关外的交通上,让更多的人住到关外去,公交发达自然会减少私车出行。”
网友“牛敬”建议深圳市政府大力发展关外,提升关外的交通,改造关外的脏乱差,打通断头路,建设早已规划好但却迟迟不动工的道路,“梅林关经常堵塞,建议开通银湖山遂道连接市区,改变目前的交通状况”。 看病何时不再贵?
医改
深圳这一年
7月30日,深圳推出了备受外界关注的医改方案,提出建立与深圳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的医药卫生体系,具体改革内容达38项之多,包括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公立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等。
按照这一方案,到2011年,深圳将建立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当前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2015年,深圳将建立水平较高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药卫生服务要求。
网友建议:
率先实行医药分业
网友“华山浪人”说:“在老家看病,小病几块钱,大病几十块钱就能搞定。深圳看个感冒得三四百元,对于没有医保的人来说真不是个小数目。”
网友“小草柯柯”问:“社保可以让非深户的人享受住院补贴,为什么不让非深户的人群也可以到门诊看病?”
网友纷纷出谋划策,希望现有的医疗制度能够有所改变。在医院工作的“漂泊的虎”建议,在深圳率先实行医药分业,给深圳居民一个更好的医疗保障制度。
教育公平如何保障?
教育
深圳这一年
今年3月份,为缓解优质高中学位压力,深圳市 教育局曾表示今年力争再兴办2所高中,新增5000个以上普高学位。
6月29日,中科大原校长朱清时空降深圳,成为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历时一年多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全球遴选终于尘埃落定。时隔26年,继深圳大学之后,南方科技大学再一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11月,深圳市酝酿已久的深圳 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相关方案上报 教育部。该方案将进一步规范学前 教育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尽可能增加高中优质 教育资源,努力深化中小学 教育改革与发展。
此外,深圳已着手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就收费项目、定价形式、收费行为、定价原则、收费退费规定、禁止行为等对幼儿园收费进行规范。该办法原定于今年下半年出台,但至今尚未正式公布实施。
网友建议:
降低幼儿园收费增加高中学位
网友“拉索”反映:“现在幼儿园的收费太高了。费用每年都增加,上学期还是三千五,这个学期就四千了,一般家庭怎能负担得起?难道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体会贫富差距的感觉吗?”
网友“ohenry”说:“持外地户口的人要交择校费才能入学,什么时候义务 教育才能真正公平?”
高中学位不足也成为网友多次提及的问题。网友“后海小三”说:“上一届政府承诺的新增几所高中是否已到位?深圳常住人口新增这么多,南山区光后海全是新增人口,但一所高中都没有,我们的孩子难道以后都去上职校?”
网友“淑喻”建议,目前深圳考高中难过考大学,这不是正常现象,应该合理布局学校,尽快增加高中部,防止孩子过早流向社会。
网友“华山浪人”建议深圳增加财政对幼儿园的补贴,把幼儿园的收费降下来。 碧水蓝天有多远?
环境
深圳这一年
2009年10月,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市容 环境提升行动计划》,计划历时近两年,全方位提升深圳市容环境景观水平,包括打造6条“星光大道”、“点亮”全市692公里无灯市政路、新建27个社区公园、大规模整理修缮破旧的公共设施,以及对机场、口岸、火车站等窗口地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等。这绝非一次简单的“城市装修”,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算得上“苏州模式”与深圳发展相碰撞产生的第一个“火花”。
今年,深圳在机构改革中成立了“人居 环境委员会”, 环境保护局全面变身。
今年,深圳还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扶持比亚迪、五洲龙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到明年底,深圳将投放1000辆混合动力公交车,约占公交车总量的10%。
网友建议:
空气、水、垃圾都要好好整治了
网友“炎黄后代”说:“现在深圳空气质量很差,灰霾让人喘不过气来,和1990年代比有天壤之别,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人才要离开深圳。路上私家车太多,公共交通发展了就该限车,我个人是要坚决过低碳生活的。”清水河垃圾厂扰民问题也多次被提及,市民强烈要求搬迁该垃圾厂。
“艰难的2009”反映,水官高速布龙收费站的车辆噪声严重扰民。
相比关内,网友对关外环境污染的怨言似乎更多,网友“漂泊的虎”说:“关外人成天在灰尘和噪声中度过,水污染问题更为严重,水质差得惊人。”
网友“悠悠”提议,深圳可以考虑重建自行车道,鼓励更多的人骑自行车上下班。
对于工业污染问题,网友“走自己的路”认为,应“加快旧城改造,特别是工业和住宅混合区,让百姓不再受环境污染之苦”。(杜啸天)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