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校长推荐”并非北大专利 京沪港高校都曾试水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09年12月08日13:22
  上周末,北大校长推荐学生的公示期结束,热议了一个多月的校长推荐制学生名单终于尘埃落定。

  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度,是一种自主招生的改革试点,但它并不是最早的先行者,更不是这条道路上的独行者。4年前,上海交大就已经在自主招生的“预录取”中采用了学校推荐的“直推生”制度,而上海大学也早一年实行了校长推荐。继北大之后,同济大学也宣布在2010年自主招生中推行“直荐生”政策。虽然有着不同的名字,但是却有类似的操作方式。

  对话专家

  校长推荐局限学生选择权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记者:为什么上海进行了多年类似的推荐制度,而遭受大范围关注和社会责骂的反而是北大?

  熊丙奇:因为上海之前的直推政策,是一项以中学为主体进行的推荐政策。而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让校长个人成为责任主体,于是社会就会关注到校长个人在其中到底有多大作用、校长本身的声誉等。

  而实际上,在社会大规模关注下,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也并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基本上也是全校的一个推荐行为。另外,上海多年都是在上海本地试点推行,北大第一年试点就在全国13个地区进行,所以引起的反应比较大,涉及很多关于教育公平等方面的争论。

  记者: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很担心推荐制会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滋生腐败。从上海几年的试点来看,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熊丙奇:在之前复旦、交大的直推制实行中,大多数的中学校长还是有很明确的排名标准,比如成绩权重、竞赛权重等,再加上有公示监督,公众的质疑比较少。

  记者:从这个制度实行的效果来看,为什么还是招收不到“偏才”?

  熊丙奇:现在的高中都要先经过中考,能考到重点高中的,本身学习能力都有保证。其中本来就缺乏个性发展的学生,不管招生制度怎么变,基础教育的体系并没有变,所以缺乏新的土壤,没有“偏才”又怎么能招到“偏才”?

  记者:从政策上来看,上海的优惠幅度更高,甚至可以突破高考一本线的限制,是不是意味上海的制度更先进,对高考制度的突破更多?

  熊丙奇:其实这些制度不管优惠有多少,并没有哪种比哪种更科学、更先进之说。更好的政策是应该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权,而这些政策往往都限定考生只能报考该校,局限了考生的选择权,这反而让很多优秀的学生感到为难。所以,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政策并不是改革。制度本身也没有撼动高考的唯一性。

  记者:校长推荐自从推出后,一直被社会舆论质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校前赴后继要实行?

  熊丙奇:很明显,是为了生源抢夺,也就是“掐尖”。为了赢取招生胜利,把竞争提前到自主招生阶段,通过制度的“排他性”,提前预定了优秀生源。由于国内高校具有垄断好处,所以让高校自发改革,重新分配权利,给学生更多选择权,是很难的。

  记者:校长推荐制度具备推广可能吗?

  熊丙奇:我认为总体来说,这样的政策是不会长久的,而且局限的选择权,只能在一流大学可能实行。

  记者:如果这是个失败的改革,那改革的关键应该在什么地方?

  熊丙奇:把改革动力放在高校上是不现实的,而中学为了保证升学率,也不会拒绝这样的政策。还是需要改变现有的高考政策,建立并引入令人信服的综合评价体系。上海大学

  开始实行时间:2009年 名额:100名左右,推荐学校为25所 面向地区: 上海

  免除笔试和面试

  操作办法:校长推荐学生照单全收

  上海大学公布的自主招生政策最为“纯粹”,完全信赖中学校长,只要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照单全收,而且没有文化考试,也没有面试,只进行面谈,面谈结果不影响学生的最终录取。只要最后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要求就可以“照单全收”。

  和其他院校政策的“排他性”相比,上大还给报考者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无论在平行志愿的“A”还是“B”项填报上海大学,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上海市第一批本科录取资格线,学校就按考生志愿直接录取。校方表示,这样既给了考生一次填报其他高校的机会,又让考生有机会享受上大按志愿直接录取的优惠政策。

  实行效果:秋季自主招生录取24人

  上海大学是全国高校中率先启动由中学校长推荐、学生免试的自主招生改革的学校。今年3月,作为首批获准自主招生的地方“211工程”高校,上海大学在上海的25所中学预招收100名学生。由于除了校长推荐,还有成绩达到一本线才能录取的要求,最终在今年秋季通过自主招生录取了24人。本报记者周逸梅

  复旦、上海交大

  开始实行时间: 上海交大(2006年)复旦大学(2008年)名额:复旦300名

  上海交大100多名面向地区:上海

  可突破一本线

  操作办法:获得直荐资格学生可直接进入面试

  作为两校自主招生“预录取”政策的一部分,获得中学直荐资格的学生免去自主招生笔试直接面试。在面试阶段,这些同学将和其他通过自主招生笔试的同学一起争取500名左右的最后“预录取”资格。即使没有被“预录取”,还可能获得普通自主招生的资格。

  优惠幅度:只需达到上海一本分数线即可录取

  一旦获得“预录取”资格,只需达到上海的一本分数线就可以录取。即使没有达到一本录取线,学校也将再对这些没到线的同学进行集体面试破格录取。

  实行效果:直推生质量过硬高中操作比较规范

  根据统计,预录取学生的实际考分比其他集中录取考生的考分还要高,每年破格降到一本线下录取的学生只在个位数。可见大部分被中学推荐的学生都是本身成绩优秀学生,少见“偏才”。

  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说,直推政策实行几年来效果很好,直推生的质量过硬,各个高中的操作也比较规范,还没有发现中学有作弊的情况,在上海地区可以继续推行。本报记者周逸梅

  同济大学

  开始实行时间:2010年名额:“一本”招生数5%面向地区:上海

  上一本线就投档

  操作办法:80所示范性实验中学校长可直荐沪上80所示范性实验中学的校长,可直接向同济大学推荐学习成绩优异、或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或在科技创新等其他方面有突出特长和潜能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直荐生名单将首先在所在中学进行公示,随后由同济大学专家对直荐生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前往中学与学生面谈,然后将合格名单在同济大学进行公示;最终被确定为自主招生对象的这部分考生,在第一批本科批次以平行志愿A位置报考同济大学前提下,投档成绩达到上海市第一批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可投档 同济大学。

  北京大学

  开始实行时间:2010年名额:90人面向地区:北京等全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通过面试优惠30分

  评审原则:校长须以中学和本人名义提交申请

  中学校长须以中学和本人名义向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提交关于参加“实名推荐制”的书面申请,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提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

  评审通过的中学,将获得参加 北京大学“实名推荐”的资质。获得 北京大学“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由校长以实名形式向北京大学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

  操作办法:北大安排相关学科专家进行审核

  北京大学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将免予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即使没有通过面试,也可以获得北大自主招生进入面试降5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本报记者周逸梅

  香港大学

  开始实行时间:1998年 名额:100—200名 面向地区:内地共20所学校

  内地推荐已5年

  操作办法:20所学校具备推荐资格

  5年前,香港大学就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知名中学试点实施“校长推荐计划”,至今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浙江、辽宁、黑龙江等6省市的20所中学可向港大直接推荐学生。5年中,每年约有100-200名内地考生获得校长向港大推荐资格,学生通过港大面试后,在录取中,将可享受5-30分左右的加分优待。

  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总监黄依倩介绍,香港大学在内地进行自主招生,需要参考学生高考和面试成绩。由于每年招生面试时间有限,学校希望能有一个机会更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于是推出校长推荐计划。与大部分报考港校的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参加港校面试不同,获得港大校长推荐计划资格的学生,在高考前半年左右,就已提前接受港大面试。

  推荐生综合能力需突出在选择进入校长推荐计划的学校上,港大并没有经过类似北大校长推荐计划中的学校申请、社会公示等程序,有资格推荐的中学由港大自主确定,都是历年来报考港大学生比较集中的一些知名中学。

  “与其说是校长推荐,不如说是学校推荐。”黄依倩介绍,与北大的校长推荐计划有所不同,尽管学生是以校长名义推荐,但都经过了学校严格的筛选。同时,港大也会对进入推荐名单的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如学术方面特别好;某些学科特别有专长;具有杰出的活动组织能力等。

  获推荐生降分幅度不一港大的校长推荐计划于每年1月左右启动,学校向港大提交推荐学生材料,由港大组织专家对获得推荐的考生进行面试。港大给予每所中学的推荐名额都是均等,平均一所学校可推荐10人左右。名单确定后,港大会组织专家对各校推荐的学生进行面试,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选拔出最适合港大的学生。

  实施效果:还未发生推荐造假情况

  黄依倩介绍,校长推荐计划实施5年来,还没有发生过推荐造假的情况。面试中会淘汰少量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太适应在香港读书;或者是因为英语成绩还有欠缺;也有的是某些学科很突出,但综合性不强等。同行观点

  不必过分纠结是否公平

  港大中国事务处总监黄依倩:这是北大在探索多元化招生上走出的很好一步,不要还没做起来就被舆论给否定掉了。公众也大可不必在校长推荐是否公平的问题上过于纠结,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关键是要有敢于挑战和尝试的勇气。对于中学校长来说,任何一位参与推荐的校长都会慎重对待自己手里的推荐名额,他们不会拿自己和学校的名誉来冒险。有舆论认为北大此举是在抢夺生源,但高校积极争取合适自己的优秀学生无可厚非,这表明学校重视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招生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这样才能突破以往机械、单一的选拔制度。 本报记者张灵

  校长推荐有其科学性

  北京某高校招办主任:校长推荐其方法本身其实是被各高校都认可的,因为中学校长才是对学生最了解的人,所以有其科学性。而且在国外高校的申请中所要求的老师推荐内容,其实也是有类似的意义。

  目前中国的诚信环境可能还不能适应这项政策的实行。“北大这个时候高调实行这样的政策,可见代表着校方的很大决心。”在这样媒体的热议和社会压力下,会力促北大谨慎处理,不让第一年的试点出现纰漏。但是如果该政策出现了丑闻,很有可能导致这一政策本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再继续推行。(本报记者周逸梅张灵)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