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数月筹备3度修改草稿 在45个国家同日刊登 用20种语言发出同一呼声
56报刊社论:抓住“最后机会”
据英国《卫报》报道,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之际,全球45个国家的56家报刊史无前例地同日刊登同一社论,警告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生存造成的巨大影响,呼吁与会各国领导人团结一致,采取果断行动。
这次活动由英国《卫报》发起并撰稿,经历了数个月的筹备及协商,3度修改社论草稿,最终在所有参与报刊编辑的同意下定稿。参与报刊包括中国的《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和中国台湾的《天下杂志》3份中文报刊。
20种不同的语言发出同一个呼声
56家报刊用20种不同的语言发出同一个强烈的呼声:“如果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政治立场的媒体都能就我们所当为之事取得一致,我们相信我们的政治领袖们也将能取得一致。”
这份联合社论的标题是《14天,为这个时代做定论》,文章说,之所以采取统一“社论行动”,是因为这一次是人类面临的“最后机会”,气候变化的事实清楚,刊物讨论的问题已不再是人类是否对气候变化负有责任,而是我们要减少这种危害所剩时间不多了。
亚欧非积极参与日澳报刊缺席
联合社论参与媒体名单上,参与行动的报刊主要来自亚欧地区,非洲多份英文报刊积极参与,然而美洲地区报刊参与度偏低。
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全国竟仅有2份地区性报刊参与,没有主流大报的身影。这情景勾起了一个类似的回忆——当世界各国开始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时,美国政府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日本和澳大利亚是少数完全无报刊参与的发达国家,日本《朝日新闻》以该行动违反该报社论规章为由婉拒,至于两家原定参加的澳大利亚报刊,则因为该国近日再次就环保问题出现政治争议而在最后关头退出。
各国媒体联合社论的参与名单
亚洲16家中国《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中国台湾《天下杂志》
韩国《中央日报》、文莱《文莱时报》越南《越南青年报》
印尼《雅加达环球报》
柬埔寨《柬埔寨日报》
印度《印度斯坦时报》
孟加拉国《每日星报》
巴基斯坦《新闻报》《每日时报》迪拜《海湾新闻》
卡塔尔《海湾时报》
以色列《晚祷报》
黎巴嫩《日报》
欧洲20家德国《南德意志报》波兰《选举日报》、奥地利《标准报》斯洛文尼亚《劳动报》《晚报》丹麦《信息日报》《政治报》
挪威《挪威日报》
英国《卫报》、葡萄牙《公报》法国《世界报》《解放报》
意大利《共和国报》
西班牙《国家报》
荷兰《人民报》
希腊《每日新闻》
土耳其《自由报》
俄罗斯《新报》、瑞士《时报》爱尔兰《爱尔兰时报》
非洲11家肯尼亚《星报》
乌干达《箴言报》《新景报》津巴布韦《津巴布韦独立报》卢旺达《新时代》、坦桑尼亚《公民报》埃及《日出萨尔瓦多》
博茨瓦纳《博茨瓦纳卫报》
南非《邮政卫报》《商报》《开普艾格斯报》
美洲9家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美国《迈阿密先驱报》《新先驱报》牙买加《牙买加观察报》
尼加拉瓜《指南针报》
墨西哥《宇宙报》、阿根廷《号角报》巴西《零点报》《卡塔琳娜日报》
揭秘幕后
参与策划这次联合社论的《卫报》副主编伊恩-凯兹今晨接受记者采访,揭秘这篇社论的幕后故事。
和中国编辑一拍即合
伊恩说:“最初我脑海里有个设想,气候变化对全球新闻业构成特殊的挑战,我觉得应该用一个覆盖面更广泛的报道形式来表现。”
伊恩在今年9月初和中国《经济观察报》的一位高级编辑探讨了这一想法后,两人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全球媒体发表社论。
于是《卫报》的编辑们就开始着手联系气候问题专家草拟社论的共同大纲,并邀请世界各国的知名媒体参与。随后他们将草拟的大纲发给各个参与媒体,征求意见,得到大量的反馈,紧接着最棘手的问题出现了。
“让数十家来自不同国家和立场的媒体发表一篇社论,其实和各国政治家们在国际会议上出炉一份共同声明差不多。每个国家的媒体都有自己的观点,例如波兰媒体认为草稿偏袒“新欧洲”;印度媒体认为应强调发达国家的责任……我们要跟所有媒体反复沟通交流,协调他们之间的分歧。”伊恩说。
中国媒体参与拟定标题
伊恩透露说,中国媒体在联合社论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济观察报》和《南方都市报》还成为联合拟定标题的四家媒体之一。
伊恩告诉记者:“在英国有一句话,意思是把脚绑起来放在火上。在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政府以及一些社会名流口头上会承诺一些事情,如果他们的言行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脚放在火上,让他们有危机感,意识到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是最首要的任务。”
文/记者陶韵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