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新中国气象事业60年发展综述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08日16:53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刘羊旸、张辛欣)60年前的12月8日,中国气象局的前身中央军委气象局正式成立,新中国气象事业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60年来,新中国气象事业无论是气象业务、服务、科研,还是人才队伍、技术装备、基础设施,以及改革开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8日在中国气象局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

  气象服务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经过60年的发展,气象部门已从提供较为单一的决策服务和为农服务,逐步发展形成包括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在内的多元化的中国特色气象服务体系。

  郑国光表示,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已由传统农业扩展到包括农、林、牧、渔,以及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等在内的大农业范畴。

  同时,面向工业、交通、环保、水利、国土、卫生、海洋、旅游等行业,以及国防建设、森林防火、应急保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也在蓬勃发展。

  “60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努力构建适应需求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省级以上气象部门制定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达到280余个,应急气象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郑国光说。

  此外,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方式也由传统的报纸、电话、广播等,逐步发展到包括电视、手机、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电子显示屏、超高频警报器等,实现了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

  目前,每天接受气象服务的公众超过10亿人次,其中全国各类电视频道播出的天气预报节目达3000多套,手机短信接受气象服务的用户超过9000万户,还建立了1.5万余个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37.5万余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

  天气预报预测能力不断增强

  郑国光表示,经过60年的发展, 天气预报预测能力不断增强,精细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系统。

  新一代天气预报人机交互处理系统和数值预报产品广泛应用,使我国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实现了由传统的人工分析为主的定性分析预报方式向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以人机交互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方法的自动化、客观化和定量化分析预报的重大变革。

  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已由单一天气预报发展为目前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预估,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空间天气等预报,以及空气质量等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等预报。

  据郑国光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和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中期天气预报可用时效达到7天,分辨率达到30公里。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制作气候预测产品的国家之一。我国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和短时预报、台风24和48小时路径预报、沙尘暴数值预报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已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60年来,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明显增强,已建成了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郑国光表示。

  目前,2416个国家气象站已全部实现气象观测自动化,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已达27796个,可提供每10分钟一次的观测数据。1988年以来,我们共成功发射了5颗极轨气象卫星和5颗静止气象卫星。全国已建成150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并实现6分钟一次的数据实时传输和拼图联网。

  与此同时,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全国现有人影高炮6533门、火箭发射架5939台,作业装备水平及规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郑国光还介绍说,我国气象部门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大气科学为主体,电子、通信、遥感、农林、环境、生态、经济、管理等多种专业有机融合的气象人才队伍。目前,气象部门职工队伍的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比例达到42.6%。

  此外,气象国际合作也逐步从国家间的双边合作为主拓展到广泛开展多边合作,并积极参与重要国际组织的活动和科学计划,从传统的交流互访发展到联合组织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交换培养培训专业人才。郑国光说:“通过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我国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高。”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