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踩踏事故中受伤的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
郭国权摄(人民图片)
核心提示
12月7日晚,湘乡市育才学校发生了致8名学生死亡、26人受伤的严重踩踏事件。
调查结果称,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只安排了一名现场看守人员进行安全巡查与现场管理;二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在楼梯间拥挤;三是因下雨,大部分学生涌向与宿舍楼靠近的一号楼梯回宿舍;四是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安装应急灯与警示标志。
为躲雨,本应分走4个楼梯的学生,大部分涌向一号楼梯
12月7日晚,天空刮着风下着雨,气温有点低。
21时10分,湖南湘乡市育才中学初中一年级130班学生黄杨灵上完晚自习,蹦蹦跳跳地走出教室,准备回宿舍。走出教室门,看到下雨,他便由原来的2号楼梯改走1号楼梯。
这座5层的教学楼有4个楼梯,其中1号楼梯离宿舍楼距离最近。也许是因为天冷下雨,也许是因为从放学到宿舍关灯只有短短的20分钟,本来应该分走4个楼梯的学生们,大部分都涌向1号楼梯回宿舍,一时间,人流密集。
黄杨灵随着人群慢慢地移动着。走到二楼至一楼的拐角处,由于灯光昏暗,地面又湿又滑,走在前头的孩子们走得更慢,拥挤更甚。突然,前面有人跌倒了,而人群并没有停止脚步。
“不要挤了!”有孩子在喊。但声音很快被后面孩子的吵闹声淹没了,甚至有孩子以为是前面的同学故意在拦他们,更是拼命挤。
此时,黄杨灵正走到拐角处,前面停滞不前,后面不停地推,便回头大喊:“不要挤!”话音刚落,他就被人推倒,压在前面同学的身上。接着,后面的同学又压在他身上。
黄杨灵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不知道过了几分钟,他看到有手电筒的灯光在晃动,才知道有老师过来了。
此时,育才中学当天负责安全巡查和现场管理的政教处纪律干事彭和良发现情况不对,立即跑到1号楼梯拐弯处,奋力将孩子们一个个拉起来,但为时已晚,事故还是造成了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
以前也发生过拥堵,但组织老师维持秩序的做法没有形成规定
湘乡市育才学校始建于1997年6月,是一所经湘潭市教育局审批的全日制民办完全中学,1997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3626人。
学校门口,贴着学校参加了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喜报。这所占地120多亩的私立中学,校园中绿树成荫,教学、生活、体育、行政设施非常齐全。
发生事故的教学楼大体呈回字形结构,大楼四个方向都有楼梯通达一层,楼梯为水磨石,宽度约1.2米,大约只够3个孩子并排行走。由于下雨,楼梯显得很滑。1号楼梯口是四个楼梯口中离学生宿舍最近的一个。
而发生事故的地点,就在这座楼梯一至二楼之间的拐角处,大约有3平方米。
2007年从这所学校退休的老校长陈寿康称,这个楼梯确实比较窄,以前也发生过拥堵的现象。
他说,“当时,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在人流拥挤或是下雨路滑的时候,会组织老师去维持秩序。”他说,“但这只是一种习惯性的做法,并没有形成文字性的规定。”
一名陈姓家长问道:为什么学校把教学楼楼梯建得这么窄,学校在规划的时候,有没有从安全的角度来设计?这名陈姓家长的侄子在踩踏事件中遇难。
虽然有应急预案,但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
经湘乡市调查,该校备有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每个学生发放了学生手册与安全教育手册。该校教学楼共有四个楼梯口,每个班级也规定了相应的楼梯。
湘乡市委宣传部提供的材料称,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只安排了一名现场看守人员进行安全巡查与现场管理,难以监控全部下楼梯学生;二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三是因下雨,大部分学生涌向与宿舍楼靠近的1号楼梯回宿舍,造成1号楼梯人流量增加,导致事件发生;四是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安装应急灯与警示标志。
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措施,救治受伤学生
事发当晚11时,湘潭市主要领导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分赴各医院,看望慰问伤员;要求教育部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学校安全工作,排查事故隐患,并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措施,救治受伤学生。
湖南省对此事也高度重视,有关负责人连夜冒雨赶赴湘乡,坐镇指挥。
在充分听取现场学生的陈述和深入调查后,8日早上,经湘乡市委研究,作出了免去朱清华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职务的决定,并将按程序免去其教育局长职务。
上午11时,育才学校校长叶继志、政教处纪律干事彭和良因涉嫌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被依法刑事拘留。育才学校的银行账户也被依法冻结。湘乡市教育局对育才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临时接管。
湘乡市人民医院、二医院和中医院共收治34名受伤学生,其中8人在送往医院途中已经死亡,经尸检,系机械性窒息死亡;26人住院治疗,另有8名学生留院观察。
截至12月8日下午6时,受伤住院的26人中已有3人出院,其余伤者伤情稳定。8日早上,育才学校已正常上课。
对于补偿,湘乡市有关领导称,坚持做到用足用够国家法律政策,坚持做到城乡一视同仁,做到就高不就低,合理确定协商补偿方案,积极与死者家属协商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