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面四层依次:为国家机关等负责人 企业负责人 |
社科院发布社会各阶层分析,11阶层呈倒丁字型,一横在农村、一竖在城市
华龙网讯 改革开放30年来,重庆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重庆社科院多位专家联手完成了2008年度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重庆市社会各阶层状况调查分析》。
课题组专家认为,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重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总体是和谐的,其主要表现在各阶层对改革开放的普遍支持,对国家和重庆发展前景表现出比较强的信心和积极心态。
按11个阶层5个等级划分
课题采用中国社科院同类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即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结合当前重庆的社会实际情况,通过量化打分,划分为11个社会阶层。
11个阶层由高到低的排列分别是:(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2)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3)私营企业主。(4)普通公务员。(5)专业技术人员。(6)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个体工商户。(8)商业服务业人员。(9)产业工人。(10)农业劳动者。(11)无职业人员。课题组专家将11个阶层分为5个等级,即(1)、(2)、(3)构成上层,(4)、(5)是中上层,(6)、(7)为中层,(8)属中下层,(9)、(10)、(11)构成下层。
改革开放后社会分层加速
课题组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两阶一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分化到目前的11个阶层,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二是社会流动机制的根本性改变,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具体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社会群体利益同质性强,分化不明显,改革开放后,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原则使个人和群体的利益目标越来越独立,利益边界越来越清晰。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快,社会流动的渠道也逐步放宽,处于不同阶层的人只要凭勤劳、努力和才能,就可以在社会竞争中获得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
根据11个阶层的人口比重以及位序,勾画出重庆的社会阶层结构图,类似一个倒“丁字型”。
“丁字型”结构反映了当前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现实,构成倒“丁字型”结构中的一横是庞大的农村社会阶层,而一竖则主要是代表规模不大的城市社会阶层。
社会结构一般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形态,一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是一种比较优越的现代社会结构。另一种是顶尖底宽的“金字塔型”结构,这一结构中,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绝大部分则处于社会的下层。
倒“丁字型”结构是“金字塔型”结构的一种变形,显示出处于较低社会位置的群体较大。
社会各阶层关系总体和谐
各阶层都将提高收入的要求放在首位,对家庭和睦和子女教育关注度高。
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重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总体是和谐的,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等具有高度认同感。
课题对于重庆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就改善社会结构、促进阶层和谐,提出了7条建议。
(1)理顺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2)加快“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基础上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3)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形成各阶层共享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格局
(4)拓宽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建立阶层沟通机制
(5)以制度改革保障阶层边界的开放性,加快阶层流动缓解阶层冲突
(6)加强宣传引导,防止产生社会阶层的心理对抗
(7)用强有力的手段,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专家建议》》
改善社会结构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
重庆目前的倒“丁字型”结构的发展前景存在两种可能的演化趋势,一是向“金字塔型”结构演变,一是向“橄榄型”结构演变,其演变方向主要取决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庞大的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规模、速度和高度。为此,专家建议让中间阶层逐步庞大起来,让底层劳动者群体规模变小。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
本次课题对于重庆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提了两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改善社会结构的建议,二是促进阶层和谐的建议。
“让该大的大起来(中间阶层),让该小的小下去(下层阶层)。”专家对于改善重庆的社会结构提出建议,首先是理顺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专家认为,应该继续加快“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基础上的人口城镇化”进程,目前,“农业劳动者”阶层的规模过大,是影响重庆社会阶层结构正常发育的关键问题。
专家建议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市场机制打开和拓宽“农业劳动者”阶层的上升流动渠道,以制度保障底部阶层的上升流动通道。同时要以制度改革保障阶层边界的开放性,加快阶层流动,缓解阶层冲突,首先要从制度上尽量消除身份对阶层流动的限制。
疏通阶层之间流动渠道
如何保证各阶层流动渠道的通畅?专家建议首先要从制度上尽量消除身份对阶层流动的限制,其次,要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从教育制度上保障人们受教育机会的均等,让中低阶层的人有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
专家认为,伴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意识的多样化难以避免,目前,要注意的是重视和防止社会阶层之间产生隔膜和对抗心理。
为此,专家建议要通过信息公开和信息交换增进阶层之间的相互了解。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 周睿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