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穷山”变“黄金”——老区人民口中的河池巨变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09日13:16
  在百色起义80周年、韦拔群诞辰115周年到来之际,广西河池这片英雄的热土,在“弘扬拔群精神,造福老区百姓”的激励下发生了怎样的巨变?让我们听听当地干部和普通老百姓的声音。

  河池市委书记蓝天立和市长谢志刚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河池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相比,2008年河池全市生产总值由5.67亿元增加到367.31亿元,增长64倍;财政收入由0.47亿元增加到40.23亿元,增长84倍;固定资产投资由1.43亿元增加到211.03亿元,增长147倍。

  全国劳模崔代祚: “穷山”变“黄金”,“恶水”化“光明”

  “河池现在有130多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753万多千瓦,是个名副其实的"水电之乡"了!”与电力打了35年交道的全国劳模崔代祚用数字来表述今昔巨变,“上世纪50年代,整个金城江只有一个4千瓦的电厂,只能供居民用100多盏灯。”

  崔代祚不会忘却57年前他来到河池时的情景:“当时的河池县城还在河池镇,没有电,戏院演戏都用气灯。”

  到上世纪60年代初,作为地区和县两级政府驻地的金城江镇才用上电。崔代祚说:“当时只有金城江和一些县城有电,农村基本没有。”而1965年建设的龙江河六甲电站,装机容量2×4000千瓦,便是当时河池的“第一大水电站”了。

  “后来河池电力事业发展越来越快,实现了从4千瓦到753万千瓦的飞跃,"第一大水电站"也多次易主。”崔代祚介绍说,1986年,大化水电站竣工,装机40万千瓦;1992年,岩滩电站发电,装机120万千瓦。

  2008年底,我国第三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7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每台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龙滩与三峡一起成为华夏大地水力发电的“双子星”。

  司机朱金平: 社会发展应“运”而生

  “车子在九圩抛锚了?没事,马上能解决!”快巴在半路抛了锚,老司机朱金平却十分平静。15分钟后,检修车赶到现场。

  “如果是在20年前,就没那么幸运了。”朱金平顺口念起了过去的顺口溜:“一日二三里,停车四五回,抛锚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朱金平22岁开始驾车,河池境内大大小小的村镇几乎都有他的足迹。从以往弯弯曲曲、险象环生的羊肠小道,到现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朱金平见证了河池交通的巨变。

  解放初期,河池境内只有干线公路275公里,地方公路18.5公里。交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河池经济社会的发展。

  1998年,金城江至宜州一级公路竣工通车,实现了河池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也结束了河池没有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的尴尬历史。从此,河池交通步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新阶段。到2008年底,河池市公路总里程7317.81公里,是新中国初期的25倍,改革开放前的两倍。

  如今,纵横贯通、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布满河池大地;河池民用机场计划明年底完成施工任务;“黄金水道”红水河复航工程已提上日程……河池水、陆、空立体式交通网络渐现雏形,一幅崭新的发展蓝图正在铺开。

  “以前的路又窄又烂,行车一日,腰酸腿痛!”朱金平说,现在好多了,几乎都是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从河池到南宁,过去朝发夕至"两头黑",要9个小时,现在3个半小时就到了。山里的土特产、中草药和矿产品源源不断运出去,山外的时髦商品和高新技术源源不断运进来,社会发展应“运”而生!

  “会战”指挥长覃绍明:扶贫攻坚开创新生活

  作为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河池市11个县(市、区)中有9个曾是全国贫困县,有两个是广西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河池市政协原主席覃绍明,从1973年开始,就与扶贫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起1985年以前的艰辛岁月,覃绍明说出一连串的“没”来:一是没粮吃,春节一过就为吃发愁;二是没水喝,石山地区要到十几里外去挑水;三是没钱用,当时全地区人均年收入才80多元;四是没房住,到处都是茅草房;五是没路走,几乎所有农村都不通路,出行非常艰难。

  1985年,河池地区专门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扶贫工作驶上快车道。1990年开始进行造林灭荒大会战、家庭水柜大会战、村村通路大会战、地头水柜大会战、异地安置大会战、村村通电大会战、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等7次扶贫攻坚大会战。

  “这七大会战打得艰苦卓绝、轰轰烈烈,河池的扶贫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自己亲任指挥长的7次大会战,覃绍明如数家珍。2000年,自治区批准都安、大化为扶贫达标县。至此,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扶贫达标验收。

  2001至2008年,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异地安置扶贫开发、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等重大举措,河池8年间累计解决了94.14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由2000年的56.4%下降到2008年底的26.18%。如今,河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52年的21元,提高到2008年的2944元,增长139.2倍,年均增长9.23%。

  “不过,河池还处在一个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我们忘不了广东和区内其他兄弟城市的鼓励和帮助。”覃绍明说,从1997年起,东莞市和广东省直机关对口帮扶河池市。13年来,东莞与河池可谓情同手足。单是援建的中小学校就有78所,救助1万多名特困学生就学。

  被评为“广西十大魅力乡村”的河池市六甲镇旦洞村25户家家建起小洋楼。可就在4年前,这个村还坐落在山脚下,山上滚落的石头能砸破屋顶落在床铺上。

  2005年,旦洞村成为东莞市帮扶“整村推进”示范村,搬到了新址。村民们因地制宜,靠外出务工、养鱼、开发“农家乐”旅游等,年人均收入从1000多元增加到3000多元。(记者 谢建伟)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