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兵变碑”的记忆:中共川南特支成功“策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09日16:47
  大凡一群房屋聚成村镇,从久远的时间深处行来,都会生长出许多故事:或市井烟火,弥散水土日常的民情俗味;或人物传奇,增添历史风云的壮怀激烈;或男女悲情,印证人生无常,命运弄人……崇州怀远古镇也是这样,它那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的历史天空里充满了各样传说:且不必说神秘的马岱墓,也不必说当年为了镇住汹涌文井江水的洄澜塔,单是那一座色泽斑驳、氤氲着旧年气息的林氏宗祠,就隐藏着七十年前一场壮怀激烈的红色记忆。如今,那一段记忆被一块青石碑所铭记,静静地立在林氏宗祠的大门右侧,供人瞻仰。

  那一段记忆与“潜伏”有关。在《四川党史》的记载中,短短几行文字令人呼吸急促:“1934年9月,在中共地下党的策反下,驻防怀远的川军黄鳌部所属一个营举行起义,激烈的战斗后,起义军余部撤入雅(安)属芦山、宝兴地界,后部份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这次起义,史上俗称为“怀远兵变”或“分州兵变”。1934年12月4日在成都出版的《国民公报》,则以节录刘文辉部芦山县特务大队长邹善成向川康边防总指挥部的部份报告,对此次兵变作了一则报道:“窃职自奉钧部寒日电率部"围剿"大川方面黄鳌部叛兵……”“当即率兵4连驰赴大川。适由唐王坝、小河子窜来的叛兵五六十名,当即全部包围……”由包围一词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起义者们遭遇的悲壮与激烈。

  林氏宗祠又被当地人称为天后宫。穿过镇上一条条颇具川西民居特色的老街,行至一僻静小巷深处,就能看到一个由大块的石头、砖混合砌成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外墙。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林氏宗祠”四个魏碑大字,这四个字,雄浑苍劲,在一整块青石上阴刻而成。字的四周,浮出呈长方形的“天后圣母斗海蛟佑生灵”大型壁绘,金线般的冬日暖阳洒在上面,栩栩如生。据《怀远镇志》记载,林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在漫长的历史风云中,它在公私之间变换着身份,先后曾成为敬老院、农科站等,如今,它是怀远镇的文化活动中心。

  1934年9月的那次兵变,起义部队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镇上老人们回忆,那时秋收已完,连田里的谷桩都已割完,地主开始收租了,有的农民在翻田准备点小春了。半夜时分,听到了河边传来激烈的枪声,枪声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后来逐渐聚集在林家祠堂一带。老人们还清楚地记得,起义部队撤走后,川军把被“变兵”(起义部队)打死的人,抬回天后宫,挨个摆在厅内。晚上由叫化子看守,因天凉了,叫花子们就在院坝里劈木材烤火,边烤边摆:那些“变兵”好厉害哦,个个手臂上缠了一根红布条,在炮火中穿来穿去,一点都不怕死……

  枪声已经远去。跨进大门,是一个宽敞的四合院,许多老人正悠然坐在暖暖的阳光下,品着盖碗茶,谈天说地。阳光斜照过来,那块“兵变纪念碑”泛着肃穆的光芒,碑后的文字依稀可见:1933年,中共川南特支遵照徐向前的指示,在国民党中开展兵运,秘密组织人员,打入国民军内部,进行内外夹攻,1934年9月某日,时机成熟,当晚更换哨兵、发出信号,镇压了反动连排长,打开武器库,宣布起义,赢得了国民军中一个营、三个连200余人的兵力,最后成为中国工农红军。

  四周依然是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七十年的岁月弹指远去,关于那场兵变,那红色的记忆如今青碑肃立,瞻望那青色的碑身,时间深处,誓言闪现,铿锵有声。(周洁薇) (来源: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