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倡议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2月09日16:07
“首届京师教育论坛——区域教育现代化暨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于2009年12月5日~7日在北京举行。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的多位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教育局长、知名中小学校长参加本次大会,会议就“区域教育规划与区域教育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部分在区域教育现代化道路上作出可贵探索且成效卓著的地方教育局局长现身说法,呈现了他们的探索历程和成功经验。在加强区域教育规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等问题上,本届大会达成诸多共识,取得丰硕的成果。
会议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但是由于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不仅阻碍了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也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进而损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了进一步引发全社会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为了重树信心、理清思路、凝聚力量,本届大会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发出如下倡议:
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应当成为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教育公平所强调的不仅仅是教育机会公平,还应当包含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机会公平就是指“有教无类”,是让不同学生都能接受到相同的教育;教育过程公平就是指“因材施教”,是让不同学生接受到适合于他们自身特长的教育;教育结果公平指的是“人尽其才”,是让所有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达到其应该达到的水平,在未来人生舞台上找到他们最适合的位置。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并不意味着千校一面,恰恰相反,国家要鼓励各地区、各学校创办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我们所提倡的教育公平应当是在保证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的可选择的公平。
科学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首要工作,也是一项严肃而又极具科学性的重大课题。各地在制定区域教育规划的过程中,要首先着眼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构建一个相对完整而又合理的教育体系,使区域教育规划成为当地总体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与此同时,区域教育又要有机融入全国教育体系之中,要充分考虑当前国内和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制定区域教育规划应当在国家发展方向和地区实际情况、教育自身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数量调控与质量提高、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等方面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核心目标在于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别。农村教育是教育事业最为薄弱的部分,而农村教育的质量事关整个国家教育的质量,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综合运用统筹规划、统一办学标准与经费投入标准以及政策倾斜等多种办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制定区域教育规划必然涉及到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布局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设施改善,还涉及到劳动人事制度、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媒体舆论导向等等,这不是教育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有所作为。要加强对教育规划制定工作的统筹和协调,要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思维面对这项工作;要承认矛盾、正视矛盾、解决矛盾;要在和谐的氛围中制定规划,又以规划的真正落实来促进和谐。制定和落实教育规划,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而没有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理解与配合也将举步维艰。因此,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大力发挥民间组织在调研、咨询、评价、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在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实现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们可以无所作为,相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无私的奉献,积极投入到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之中。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迎难而上,以科学的态度、积极稳妥的步骤,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最大程度的教育公平,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我们新的贡献。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基础教育必将以百花齐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崭新姿态,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与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相辅相成:均衡发展有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又有利于缩小各地和各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因此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各地政府要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担负起主要责任,这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国家兴衰以及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大事,也是有没有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关键所在。政府的责任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教育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二是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化,真正树立服务意识,把属于校长和教师的责、权、利交到校长教师手里,让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办教育;三是以科学的评价制度代替畸形的政绩观,为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扫清关键障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公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就是公平与正义的充分彰显,教育承载着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中,政府、全社会以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责无旁贷!
首届京师教育论坛
二00九年十二月七日于北京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