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歌剧《红楼梦》在平壤大剧场首演
歌剧版《红楼梦》,中国与朝鲜人民的共同记忆 读懂中国,先读懂中国古典文化 中国文化走出去,学会西方人的语言很重要 日前,一段“中国制造”的形象广告成功挑逗了外国媒体的神经,关于“中国软实力”的讨论一时大热。然而,相较于《成长的烦恼》在无数中国青年的成长中的重要地位,相较于中国青年对“韩流”无处不在的追捧和模仿,相较于美国大片无孔不入地疲劳轰炸,中国软实力如何茁壮成长的研究也许才刚刚破题。不同国度之间,真正遥远的不是距离,而是人与人的心。如何让其他国家的人知道我们、接受我们、喜欢我们,朝鲜即将搬上荧幕的电影歌剧《红楼梦》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考。
9月17日,歌剧《红楼梦》在平壤大剧场首演
歌剧版《红楼梦》,中国与朝鲜人民的共同记忆 据朝鲜《劳动新闻》12月6日报道,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最近拍摄完成了电影《红楼梦》。以民俗戏剧“唱剧”演绎的朝版《红楼梦》最早出现在60年代,在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亲自指导下创作而成,曾经轰动一时。今年,该剧根据现实发展的要求重排,9月开始在平壤大剧场公演,作为“中朝友好年”的重要内容。
歌剧基本忠于原著,以宝黛爱情为主线,虽然牺牲了贾家荣盛衰败的内容,但也合理顺畅,整个故事一气呵成。剧情随着黛玉香销玉殒、宝玉愤然离开这个“只追求荣华富贵的社会”而达到高潮,与朝鲜的意识形态暗合,更容易让朝鲜民众产生共鸣。
剧中歌曲大多采用朝鲜民谣唱法,朗朗上口,伴奏音乐以民族乐器为主,配以西洋乐器,更具民族风格和色彩,也更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值得一提的是,演员的衣着打扮、动作台步,都与中国83版《红楼梦》电视剧有八分相似。舞台布景极尽华美,亭台楼阁、案几床櫈尽搬中国模式。据悉,戏服和一些小道具是中国艺术工作者赠送的,舞蹈动作也经过中国艺术家的指导,使中朝两国文化在歌剧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该剧自公演以来,引起朝鲜观众的强烈反响,也引发了中国网民的热切关注。有网友惊叹,谁能想到,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居然还会有对红楼梦情节、人物把握得如此细腻。一位在朝鲜观赏过该剧的网友表示,朝鲜演员的表演细腻且人性化、感人至深,许多年轻的朝鲜姑娘被宝黛爱情的悲惨结局感动得唏嘘不已,不停地掏出手绢擦眼泪,男性观众则低声叹息。
朝鲜版《红楼梦》中国味十足,原来戏服乃中国所赠。
读懂中国,先读懂中国古典文化 翻译了韩语版《红楼梦》的韩国教授崔溶澈曾说,读懂中国,先从读懂《红楼梦》开始,因为它融中国人的思想、风俗和文化于一身。朝版《红楼梦》作为中朝友好年的重要内容,所做的正是让朝鲜人民看懂中国,看懂中国人,由此形成天然的亲近之感。有人曾说,中国要走向世界不能仅仅依靠老祖宗的东西。然而,如果不能让外国人了解塑造中国人性格的价值体系,又如何让对方接受我们的现在呢?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真正认识到中国不可忽视的存在,有谁能说其中中国古典文化不是居功甚伟呢?记者在与多位外国朋友攀谈之后发现,中国的古典文化是这样被人宝贝着。
坂井麻衣香是个地道的日本人,只会说“你好”、“谢谢”等极少的日常中文用语。2008年,她跟随日本青少年友好代表团第一次来到中国。她的心情是忐忑的,与人说话时总是怯怯的,但是当我问她对中国有多少了解时,她笑着指指电视说《西游记》。说完,她与同学兼翻译高桥畅子相视一笑,似乎分享了最开心的事。郡心贵义第一次在中国家庭里过夜就彻夜未眠,他激动地说,原来中国的高中生与日本高中生没有什么两样,他与日本小主人深入探讨了最喜欢的著作《三国演义》,大家对军事和政治的理解竟有如此多相似之处,让他十分惊奇。
韩国前驻华大使金夏中曾经表示,韩国小孩从小就开始读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感受中国文化和历史,其中《三国演义》最受欢迎。中国人与韩国人攀谈时,很容易发现话题总是离不开三国故事。韩国有句话,叫“不要和没读过"三国"的人说话”,“三国”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2008年,中国著名京剧演员孙萍在做客人民网谈京剧的世界化时说,欧美人对中国的京剧有一种非常美的形容词,他们对京剧有一种神圣和崇拜的感觉,他们觉得京剧是一个东方的艺术。作为一个中国京剧演员,她走到欧美的每一个国家或者每一处都受到很隆重的欢迎。
贾母(中)、王熙凤(右)、王夫人(左)的戏服跟83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所用的相似。
中国文化走出去,学会西方人的语言很重要 除了《红楼梦》自身的影响力,朝版《红楼梦》的成功还在于将原剧打造成了适合朝鲜人民口味的故事,用文化相通的地方引起观众共鸣,同时兼蓄民族、中西元素,让观众尽情饕餮视听大餐。如何让中国文化成为外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朝版《红楼梦》为中国对外输出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位大使曾经说过,要与西方人打交道,必须先学会运用他们的语言,然后与之对话。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文艺作品在走向海外时总被认为晦涩难懂,因此使双方文化的共同点凸显,同时潜移默化地灌注自己的特色十分重要。
一直以来,中国京剧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门仅可远观的艺术,孙萍将京剧以一种更为新颖、更有观赏度、更具文化交流意味的形式带到西方主流观众的面前。2001年3月29日,孙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首次以交响乐伴奏清唱了《白蛇传》、《杜鹃山》等京剧名段,引起了轰动效应。在携宾大交响乐团来华演出之后,她又与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交响乐伴奏京剧演唱会。表演中完全使用交响乐来模拟京剧乐器,被认为是“为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作了一次成功探索”。古今同台、中西合声,加上立体感强烈的舞台设计、极富现代感的舞台调度和化妆造型,组成了适合西方人看的京剧,掌声和喝彩从海外一直响到国内。
孙萍说,在做文化交流的十几年中,她发现欧美人对京剧充满了很深、很厚、很多、很奇妙的一些幻觉。有一次她在耶鲁大学上课,有几个旁听的学生告诉她,东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谜”,京剧是精粹的东方艺术,他们希望通过这美丽的艺术来“解谜”。她说,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将内容翻译成英文,她讲课就是为了让西方人明白京剧,明白东方人、中国人的心态和文化。或许正如她所说,只要我们珍视自己的文化,同时学会入乡随俗,用适合对方口味的包装存放中国特色的产品,一点一滴渗入外国普通民众的心里,相信中国在文化软实力市场纵横披靡并不是梦想。
连丫头们的衣着打扮都似曾相识。
布景画是中国的园林风景,制作精细,甚至连湖水都泛起波光。
林黛玉初会贾宝玉
宝钗探宝玉。
“花满大观园”
黛玉葬花一幕,艺术再现“花谢花飞飞满天”之境。
宝玉成婚,被使掉包计
喜庆热闹的场景十分逼真。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