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十二月十日电
题:合肥机场吞吐量首破三百万 背后有故事
作者 蒋晓东 吴兰
十日上午九点五十分,随着北京至合肥一航班在此间平稳降落,合肥机场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三百万人次。
三百万人次年吞吐旅客量,相对于早已突破两千万人次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机场来说,只是零星数字之一。但对于一个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安徽合肥来说,意义非凡,其背后有故事。
省委书记飞机滑进泥坑
一九五七年一月,合肥三里街机场首次开通第一条国内航线。“当时的机场员工住的是小草房,四周全是泥土路,出行基本靠走”,现年八十岁、从一九五六年合肥机场筹建时就在此间工作的陈友兰说,现在没法想象眼前机场的变化。
据当年陈友兰的同事周世礼、余新民介绍说,当初合肥三里街机场很小,其中有一个约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候机楼被称为“豪华”,为此还被上级领导批评。
余新民回忆说,当年机场跑道也仅有一千米,还是泥结碎石跑道,飞机降落滑出跑道掉进前方泥坑,不止发生一次。他说,在机场刚建成时,有一次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出差回来,乘坐的飞机就曾滑进跑道前方泥坑内,后靠机场员工“拖拉带拽”的将飞机拽会返回“原位”。
从兼职飞机到空客波音
一九五七年一月一日,合肥三里街机场首次开通“上海—合肥—徐州—北京”第一条国内过站航线,结束了安徽没有民航运输的历史。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合肥三里街机场从此关闭,位于合肥市东南九公里的合肥骆岗机场正式竣工启用。合肥骆岗机场工程总投资四千余万元人民币,是当时国家一级机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场同被誉为中国“八大机场”。
周世礼介绍说,合肥机场航线航班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每周三到四班发展到七十年代每天三到四班。他说,当时的飞机机型有运五、运七等,在农忙时节这些飞机还要偶尔“兼职”变为喷撒农药的“农业机械”。
据悉,进入二000年以后,合肥机场每天航班由二十班左右发展到四十多班。执飞航班机型由起初的运五、运七、伊尔十四等支线飞机,发展到目前以空客、波音、麦道等系列大型干线飞机为主、一批中小型支线飞机为补充的共同保障飞行的运力格局。
机场又将搬迁 航线延伸东南亚
安徽机场集团党委书记陈斌介绍说,作为安徽对外开放的空中门户,合肥机场已开通包括台北、香港近四十座城市的四十条航线。
他说,二00六年六月,合肥机场成为国际口岸。今年三月,合肥—韩国首尔国际航班正式开通,结束合肥机场无国际定期航班的历史,实现安徽航空运输发展史上一项零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深入,商务客流快速增加,合肥骆岗机场因设施陈旧、航站区容量趋于饱和,早已不适合实际需要,也与合肥日益凸显的交通枢纽地位难以匹配。
二00七年十月十五日,合肥机场正式获国家批复迁建。次年十二月,离合肥市中心三十多公里的四E级现代化空港——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工建设。按照规划,明年,新桥国际机场将完成一期工程,这座新机场正式启用后,合肥骆岗机场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据介绍,建成后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继北京首都、上海虹桥等机场之后具备国内目前最高飞行区四E等级,可供世界上目前已投入商务运营的所有飞机起降。
据介绍,继合肥机场旅客吞吐量二00四年首次突破百万人次、二00六年通过国家口岸部门总验并正式对外开放,开通合肥至韩国航班后,力争在明年将航线逐步扩展到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