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展开“激烈交锋”解振华:中国愿意“奉陪”美国同减40%
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中国谈判代表连续对美国进行点名式批评,美国也一再“尖锐”回应中方表态,并拒绝向中国提供气候资金援助。在媒体中一向低调的中国此次备受关注。美联社称,中美在哥本哈根展开“激烈交锋”。
美国拒绝补助中国
12月9日,作为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主会场的贝拉中心,因为重量级美国环保官员的到来,而吸引了众多的眼球。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刚下飞机就匆忙赶来出席美国代表团当天的发布会。斯特恩穿着标志性蓝色衬衣,略带疲惫,姿态却仍然强势。他火力全开,高调地将矛头直指中国,强调中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碳排放量将远超美国。对此中国代表解振华反击,提出如果发达国家愿意到2020年减排四成,中国乐意奉陪,2050年减排一半。在谈及中国最近提出的到2020年比2005年降低碳强度40%-45%的自愿性减排目标时,斯特恩首先表示赞赏。但随后话锋一转,指出一些主要排放国自愿减排的措施,必须置于国际整体减排框架下,“必须是国际协议的一部分”。言外之意,美国要求中国等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的减排行动,需要得到国际的核查,应是有约束力的。显然,这样的要求挑战了发展中国家的底线。
之前,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已经反复强调,中国提出的碳强度减排目标,只是对内的自愿性目标,并非强制性的国际承诺,因此不会接受任何国际核查。
斯特恩强调如果没有中国的确实承诺,会议就不可能达成协议。他在避免提及美国碳排放历史的同时,强调中国将来可能的碳排放。斯特恩说:“排放量不断显著上升的国家就是中国,因此我们不能达成协议。原因是中国没有作出真的承诺,我的意思是目前中国是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目前是全球总量的20%,2020年估计占全球总量的28%,你甚至不能相信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欠缺中国的重要行动。”他说中国应该自我反省。
对于规定了富裕国家受强制约束进行减排、较贫穷国家不必采取强制行动原则的《京都议定书》,斯特恩表示,美国不会加入,也不会加入以不同名字命名的类似协议。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还为前一日泄露的美英定发达国家制定的“丹麦提案”打圆场,他说:“国际磋商中,各种文件流传或泄露并不少见。我认为,我们应当正确看待此事。在我看来,丹麦政府主办这次大会过程中,尽力确保大会取得好成果,做得不错。在大会初期,我不会把过多精力放在一份泄露的文件上。”
中国批美承诺太少
中国代表团团长、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对美方的言论进行了反击,称中国愿意奉陪美国,可以接受在2050年将全球碳排放量减半的目标,但条件是发达国家必须承诺到2020年,比1990年减排40%,并同意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他指出,中国不否认长期目标的重要性,但认为中期的目标更重要。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于庆泰称:“托德·斯特恩先生也罢,还是其他的一些人也罢,提出透明度的问题,他们不是需要了解中国的情况,而是要混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本质上的区别。他们需要做的是深刻的反躬自问。”
于庆泰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过有哪一个发达国家因为他们兑现承诺失败了而向全世界道歉,所以我请发达国家认真反思,自己的承诺和讲话到底算不算数?作为国家的承诺应不应该兑现?既然是合作,大家就要有诚意,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对于发展中国家要求得到的3000亿美元气候援助,于庆泰说,这不是“福利工作”,而是发达国家在当前的国际协议下应当遵循的“法律义务”。他还说,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正试图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本质上有区别的责任“模糊化”。
中国方面认为美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是法律义务,并不是有钱人在做慈善,中国也并不贪图援助资金。于庆泰说:“中国从来不想作为第一个接受援助的方面。”
美国于11月宣布了自己的减排计划,表示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中国认为,美国的承诺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相距甚远。
温家宝为谈判注入新动力
外交部10日就温家宝总理即将出席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表示,温家宝总理与会,将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注入新的推动力。
王光亚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胡锦涛主席在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讲话,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和政策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不久前,中国政府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巴厘路线图”谈判取得进展、促进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王光亚表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将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做出安排,具有重要意义。温家宝总理与会将进一步彰显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姿态,展示中国政府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贡献的决心、信心和政治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