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时评:规避“资源诅咒”,注定是艰辛曲折的过程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11日09:21
  最适合自己的,才可能是最好的。资源架构的不同和经济与发展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城市的转型都必须从各自实际出发,而这肯定是一个艰辛而曲折的过程,“它值得、也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细细雕琢。”

  “爱”一个城市,就给它资源,这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恨”一个城市,也给它资源,但一起深埋地下的,往往还有忧患。

  10月15日起,本报系列报道《资源枯竭城市调查》中的7个城市:无论是“瓷都”景德镇、“油城”玉门、“工业粮仓”黄石、“铜都”铜陵、“林海明珠”阿尔山,还是“焦煤之都”七台河、百年煤城辽源,无一不深刻地印证着事物发展的两面性。

  经济学家们没有这么“浪漫”。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限制作用,经济体因此呈现出令人失望的经济发展绩效——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其更具体的表现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和生态等诸多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等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目前,我国已经确定的资源枯竭城市共44个。但专家学者们认为,中国现在约有400多座资源型城市,最终都将面临这一难题,不同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它们基本上都是在我国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并随着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壮大。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今天,如何避免“资源竭而城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它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按照国家发改委《资源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组此前的一项统计表明,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三分之二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300万下岗职工、1000万职工家属的生活受到影响——而这还只是2002年的统计数字。它一方面说明了资源枯竭城市生存的严峻性,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城市转型的紧迫性。

  两年前,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资源型城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经过几年试点,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取得了一定突破,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吉林省辽源市坚持“高位对接,高层次转型”,新能源、生物医药、纺织袜业、特种装备制造、新材料铝型材、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齐头并进,2008年传统煤炭工业占辽源工业经济比重由最高时的80%降至不到7%,而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占比接近80%,成为辽源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显然不能因此认为,转型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就本报几个月来的调查而言,规避“资源诅咒”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注定是长期而艰巨的挑战,不会一蹴而就。

  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城市转型缺乏明确思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部分城市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但实际上,姑且不论这种方式对经济的拉动有多大,仅这种重复性就不值得被“屡屡照搬”。再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成了时下很多城市转型时的口头禅,但对什么产业可以成为替代产业却缺乏科学论证,个别地方为短期利益所驱,将其简单化为“招商引资”,低水平盲目重复引进,甚至不惜招引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淘汰产业。还有,一些城市的转型缺乏连续性,政策因人而起、也因人而废,一任领导一个想法,结果是“思路不断,效益不见”。

  最适合自己的,才可能是最好的。资源架构的不同和经济与发展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城市的转型都必须从各自实际出发,而这肯定会是一个艰辛而曲折的过程。正如本报在首篇报道《景德镇:“千年瓷都”的薪火传承》一文中所写的,“这值得、也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细细雕琢。”(赵晓展)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