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农民如何跳出大蒜“大涨大跌、时赚时赔”怪圈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13日07:42

  近期大蒜成了各界关注的明星。疯狂、暴利等词一下子用在了昔日不起眼的农产品身上。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一种农产品,放在更长的时间坐标下,我们不难发现,这次涨价只是蒜价大起大落的周期性变动中的一个小节点而已。类似的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弱质的农业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让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农民持续增收?

  时值严冬,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田野里却绿油油一片,旺盛的蒜苗几乎没脚深。今年蒜价高,很多蒜农脸上挂着轻松和喜悦。

  一路走高的蒜价,媒体的连续报道,让这个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正处于舆论漩涡中。

  蒜价涨“疯”了吗?

  多因素促成蒜价上涨,主要还是供不应求

  金乡县城南郊的南店子,坐落着该县最大的大蒜交易市场。这些天来,储蒜商王凤平几乎每天都要到这个市场去转转,看看行情,听听议论。

  “今年五一节时还是3毛多一斤,没想到后来价格噌噌地涨,到8月已涨到2块3毛钱,接下来变得更高。”王凤平说。在济南的超市里,大蒜已经卖到每斤4元钱左右。

  “近期大蒜涨价,主要还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造成的。”华光集团董事长、金乡大蒜协会会长李敬峰说,“经过前年和去年的价格低谷后,种植面积减少,加上国际需求增加,出口旺盛,造成价格上涨。”

  李敬峰介绍,金乡县常年大蒜种植面积60多万亩,连续两年的市场低迷后,去年减少了大约10多万亩。“按一般测算,金乡和周边县冷库储存120万吨是供求平衡的,今年的缺口大约在45万吨左右。”

  “市场需求量确实在不断增加。全球发生甲流疫情和出口市场的回暖,客观上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需求增加。”

  李敬峰说,有媒体说山西的煤老板和温州的炒房团来金乡炒蒜,并没有可靠依据。“即使有,也是少量游资,不至于对蒜价产生决定性作用。根本还在于供不应求,蒜价持续走高,一些蒜商惜售,客观上也抬高了蒜价。”另一位蒜商说。

  金乡县副县长钟秀芳认为,主要还是供不应求造成了今年大蒜价格上涨态势,这仍属于市场正常周期性波动。

  蒜价大涨,蒜农“发”了吗?

  今年增收有限,算上前两年亏损,这三年几乎没挣着钱

  按照金一村村支书周雪峰的说法,蒜价上涨,蒜农增收,蒜商高兴,形成了一种多赢的局面。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此多赢局面中,蒜农并非最大的赢家。在大蒜产业链中,蒜农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弱势的一环。事实上,在此次蒜价上涨的传导链中,大部分蒜农增收有限。

  陈庄村村民李永华一家种了5亩大蒜。他沉得住气,等到8月才出手,卖了个2块2毛的好价钱。去除成本算下来,一共挣了五六千元。

  像李永华这样算是幸运的,大多数农民在6月鲜蒜只有1元钱左右时就出手了,以干蒜折合,相当于卖了个1块3毛左右的价钱。

  “种蒜成本非常高。”李永华告诉记者,“按照去年成本算下来,一斤蒜只有卖到1元钱才能保本。其实农民平均每亩地也就挣几百元。”

  “去年蒜价低,一斤只卖两三毛钱,我去年一亩就亏了2000元。”李永华说,“综合前两年的亏损,这三年几乎没挣着钱,算是在地里白忙活了。”

  那么,大蒜涨价的利润是否都让蒜商拿走了?

  周雪峰介绍说:“大蒜必须储存,否则会生芽。农民自己存不了蒜,只有靠蒜商建冷库。加上这个储存环节成本,超市再加价,卖个三四元很正常。很多人只看到了今年蒜商挣钱的一面,没看到他们去年、前年赔钱的时候,很多人真的是血本无归。”

  蒜商王凤平对记者说,她与人合伙储蒜,去年赔了100多万元,李敬峰的华光集团去年则亏损608万元。基于此,很多蒜商都认为今年的蒜价只是一种正常回调。

  明年怎么办?

  蒜农得不到指导,只问耕耘,不问市场,成了惯性

  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更关心蒜农增收。

  秦庆武对记者说:“多年来,农户小规模经营,分散决策,导致大蒜种植面积不稳定,市场需求也不断变化,从而造成供需脱节,导致价格大幅度起伏。而作为生产者的蒜农,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价格低时,可能血本无归;价格高时,又被精明的中间商提前收购,因此获益不多。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蒜价大起大落,供求动态变化,种植面积谁来调控?农民种多种少,该听谁的?

  周雪峰介绍说,金乡县种植大蒜历史悠久,10多年前,周边各县也积极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大蒜,加起来有200万亩。河南中牟、江苏邳州也都后来居上,分别种植几十万亩。对此,一位蒜商说:“培植特色农业和农产品,这没有错。但倘若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政绩不顾市场,那就是对农民不负责任。”

  金乡县有关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大蒜种植面积连续几年扩张时,政府也提醒广大蒜农注意风险,不要盲目种蒜。可也只能提醒而已,不能强制。而在蒜价走向低谷的时候,政府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预测来年的蒜价,指导蒜农当年种植。”

  根据有关统计数字:2007年全国各地共种植大蒜1010万亩,到2008年骤降到555.5万亩,由此产生的供应缺口以及导致的蒜价大涨,是有关部门都没有预料到的。

  实际上,这几年,政府的管理、指导和调控作用,一部分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转出去了,一部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弱化了。蒜农李永华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哪个部门的提醒和指导,也许提醒过,不过他没有听到。

  农民更多的只是按照多年的习惯继续种蒜,碰到价格高就挣一些,价格低就赔一笔。只问耕耘,不问市场,成了惯性。

  秦庆武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尽量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对市场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让这些信息进村入户。”

  如何跳出“大涨大跌”的轮回?

  农民组织化和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亟须提高

  短短3年间,大蒜就绕着“大涨大跌、农民时赚时赔”的轮回走了一遭,其间冷暖甘苦,蒜农自知。

  这一怪圈,有没有办法破解?

  秦庆武认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是当务之急。政府要引导扶持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蒜农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实行科学、合理、专业的分工,专门从事购销服务,搞好市场营销;同时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

  采访发现,目前,大部分蒜农仍然没有成立自己的合作社或协会,种与不种,种多种少,价高价低,没人管,没人问。业内人士介绍,各地大蒜生产大多还处于无序、粗放发展阶段,组织化程度不高,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统一不起来,流通中的利润农民很难分享。

  “其次,蒜商、进出口贸易公司也应组建行业协会,一方面可以防止因市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农产品积压贱卖,促进市场稳定;另一方面,可以联手做大做强。”秦庆武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长云认为:“蒜价的大起大落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开始明显强化。”他说,在“丰收跌价、减产涨价”的轮回中,农民总是滞后于市场的波动,永远赶不上点。本轮大蒜价格暴涨凸显了农产品定价体系缺失的问题。他建议,国内亟须建立有关交易市场,以规避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现象的一再发生。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